美中大豆戰爭 白宮難解的政治危機

美中關稅戰發展至今,隨著美國大豆進入收穫季節,一場美中的「大豆戰爭」也隨之展開。由於中國過去一直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光是在2024年就購買了價值126.4億美元的大豆,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但受到美中關稅戰的影響,自今年5月開始,中國就再也沒有購買任何的美國大豆,眼看豐收的美國大豆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讓一向是川普堅定支持者的美國農民也不禁叫苦連天,更進一步演變成了白宮的政治危機。

美國農業最主要命脈─大豆 中國為最大買家

大豆對美國農業及農產品出口有多重要?數字會說話!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大豆以245.8億美元的出口額位居美國農產品出口的首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4%。而中國更是美國大豆長期的最大買家,光是2024年就購買了價值126.4億美元的大豆,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

中國將購買大豆武器化 打中川普痛點

但受到美中關稅戰的影響,眼見美國大豆進入了收穫期,中國卻將購買大豆市場轉移至南美,從今年5月開始,就再也沒有購買任何的美國大豆,這不僅讓2025年,美國大豆庫存消費比升至18.7%,創近10年新高之外,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也持續下跌,甚至一度刷新2008年以來新低,讓全美約50萬依賴大豆種植的農戶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已進一步發酵成了白宮的政治危機,幾乎可以說,打到了川普最在意的選舉痛點。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林雅鈴說:『對於川普來講,就美國農民的這一塊,現在農民其實已經有一些反彈,那他的核心支持者, 因為大豆跟農業的出口,基本上是美國的中西部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它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票倉,或者是有一些搖擺州,所以在目前的這個情況對於農民的利益受損的情況之下,它可能就會對政府有一些壓力,比如說你必須要一些政策上的補貼,或者是比如說,在對中國出口的對中國的貿易談判當中,你應該要多重視這個部分,農業出口變成是美方政府的一個壓力。』

面對中國拒買大豆困境 美方策略無解

林雅鈴觀察到川普政府正試圖為中國拒買大豆的難題找解方,除了計畫提供農民補貼,信貸和可能的收購措施之外,甚至還興建大豆的壓榨廠,以及透過談判,分散美國大豆出口的市場。但她認為,這些方法不是緩不濟急,就是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她說:『你現在要對非中國的市場出口,到今年9月,目前資料上看起來,美國對於非中國市場的大豆出口,整個雖然有增加,大概就增加了10%左右,中國的缺口是超過50%,那其他國家大概只增加了10%,所以你就可以知道說,這中間其實它是有一個很難彌補的落差在那邊,所以市場分散雖然有在做,可是很難去抵消中國市場喪失中國市場是有所帶來的衝擊。』

中國拒買大豆 學者推估是經濟下行的不得不然

對於中國將購買美國大豆武器化,做為美中關稅談判的籌碼,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則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這恐怕是中國經濟低迷,消費緊縮下,不得不然的選擇。

王國臣說:『我覺得中國不買,有時候你要考慮的是,他到底是沒有意願,還是沒有能力。當現在中國大陸事實上是財政是困難的,第二個是消費實際在緊縮的,所以可以看到食品價格都不斷的往下走,那麼這時候你買大豆是幹嘛?大豆在中國最主要除了食用之外,更主要是用作炸油之後,作為豬的飼料,那現在豬肉價格在下跌,所以它本身也不需要這麼多的大豆,所以換句話說,我覺得中國本身是一方面是不想買,作為武器,另外一方面他也沒有能力買。』

中國拒買大豆底氣 早有跡可循

不過,陳雅鈴卻認為,中國將購買大豆武器化其實早就有跡可循,主要是中國過去幾年一直在糧食安全上,落實風險分散,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也因此才讓中國現在有底氣,在美中關稅戰的此時,打出拒買美國大豆的這張牌。

她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他雖然是完全沒有買,之前的話,是他可能是降低對美國的購買量,目的是為了要分散市場,那這一次他可能就是直接把大豆作為一個對美的施壓的手段,所以他就完全都不買,中國其實早在幾年前,他就開始在糧食安全上,有他的考量在,所以他就已經開始去分散風險。』

高關稅恐難讓中國低頭 川習會再生變數

至於美國最終能否透過關稅的施壓、讓中國讓步?陳雅鈴說,中國在這幾輪的美中談判中,明顯比川普1.0時強硬許多,這恐怕是出乎美國所料的,因此美國未來是否還能透過高關稅壓制中國,恐怕仍是未定之天,而這也將為川習兩人是否能在即將登場的APEC峰會中,進行場邊會談再添變數。

資料來源:2025-10-13 14:32 央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