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降息是利多出盡還是資金行情?川普太樂觀讓停滯性通膨風險顯現

美國聯準會(Fed)於9月政策會議決議降息1碼,是今年以來首次降息,且預期年底前還會降息2次;對此,市場看法分歧,部分投資人看好資金行情延續,但也有降息恐觸發利多出盡賣壓的觀點,至於股市究竟會怎麼走,美國經濟基本面仍是值得留意的關鍵因素。

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以美國、台灣、日本等多國股市為例指出,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時,各國股市無一倖免,皆大幅下挫,但後來又陸續反彈,甚至屢創新高,主因就是資金行情還在,「全世界的錢太多」。

從金融海嘯之後,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實施數次量化寬鬆(QE),釋出大量資金。林建甫用「一發不可收拾」,形容資金氾濫的程度,而這種情況,也為股市提供了支撐。

美勞動市場走弱 降息是「風險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這次是在勞動市場放緩、通膨疑慮未除的情況下,決議降息,而其主要考量,是對勞動市場可能進一步惡化的擔憂。聯準會主席鮑爾認為,美國經濟正面臨「雙向風險」,目前沒有「無風險路徑」可走,因此決定採取風險管理式的降息。

對於聯準會以勞動市場存在下行風險為由,採取降息措施,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認同,因為勞動市場走弱,將導致失業率攀升,這個問題比通膨還嚴重,「一旦失業,就沒有所得,沒有所得,你連活下去都很困難;相對的,通膨是物價走高,撐一下,還過得去。」

從7月開始,美國非農就業就有趨緩跡象,8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僅2.2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5萬,且失業率升至4.3%,為近4年高點。吳大任不諱言,數據背後隱含經濟衰退的風險,「(股市)有一天總會利多出盡,這是可能發生的。」

鮑爾以「不尋常」描述當前經濟情勢,一方面,是勞動市場走弱;另一方面,則是關稅恐使通膨升溫。

雖然部分市場人士研判,關稅對通膨的影響,是「一次性」的,嚴重程度不高,但這並不代表投資人可以輕忽通膨。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9%,是今年1月以來最高增幅,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率,則來到3.1%。

「關稅影響都還沒出來,(核心CPI年增幅)就3%了,關稅對通膨真的沒影響嗎?」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石宗民說,現在許多美國廠商,都還在出清關稅生效前囤積的庫存,等到庫存賣完之後,難道業者會「大發佛心」,把因關稅增加的成本,全數自行吸收?

關稅對通膨只有「一次性」影響?未必如此

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研究顯示,至少到今年7月為止,美國企業吸收了大部分關稅造成的負擔,延緩對消費者的影響。

吳大任和石宗民都認為,聯準會採取降息1碼的保守決策,源自對通膨的顧慮;畢竟,聯準會好不容易才把通膨率從2022年6月的9%以上,一路壓制到當前的3%,就算決定降息,也不能一口氣降太多,以免通膨又走揚。

川普聲稱「沒有通膨」,一再向聯準會施壓,要求立刻降息,倒也不是毫無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川普不擔心通膨,是因為國際油價走跌。吳大任也提到,川普只要別讓中東地區發生動盪,光是關稅政策,就足以讓全球貿易量下降,經濟活動走弱,使原油需求減少。

不過,根據王健全觀察,美國已出現「偷漲式通膨」(Sneakflation),廠商藉由微幅、相對容易被接受的漲價,逐步將關稅負擔,轉嫁給消費者,「我覺得,川普太樂觀,因為通膨有遞延性,『偷漲式通膨』慢慢會出來。」除此之外,王健全也提醒,通膨有預期心理,當預期形成時,就可能發生通膨。

吳大任判斷,聯準會後續政策走向,還是會以通膨率和勞動市場數據為依據,「要把通膨壓到一個程度,聯準會才能放心降息。」

王健全對美國經濟前景,持正面態度,但他也透露,中經院目前的預測,認為美國經濟維持溫和成長的可能性是50%,出現溫和通膨的可能性占25%,發生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為25%;因此,聯準會就算降息,也不能降太快,「如果變成停滯性通膨,就很麻煩了。」

2025/09/19 16:32
記者:林信男
資料來源:財訊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