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通話-台灣學者看法》關稅戰未見具體內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時間5日應約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學者 專家解讀,這是川普上任美國總統以來,第一次和中國國家領導人正 式通話,就國際政治角度,「會是一件好事」,除此之外,沒有看到 中美關稅的實際緩解成果。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強調,中美對抗的長 期趨勢不會改變,日內瓦諮商之後不僅見不到真正的關稅談判進度, 雙方還持續在許多項目互「卡」對方的脖子,例如中國對稀土出口的 管制更為嚴格,中美有太多要解決的議題,後續還要再觀察。
  劉大年指出,拜登在位期間與習近平曾有過八次溝通的機會,五次 是線上、三次是面對面見面,川普2.0現在有了第一次,至少可以暫 時緩解一下雙方劍拔弩張的氣氛,也代表美國跟中國有了對話,彼此 釋放出一些小的善意。
  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亦認為,川習首會是川普自己找台階下, 雙方談話內容都是大方向而己,但川普有提出,上一任簽署的中美貿 易協定中,中方承諾要採買2,000億美元的農產品,中方很多部分並 沒有執行,「中國每次承諾都沒有用,都沒有照做。」
  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黃健群指出,中方對美國報復性關稅的態度是 「不跪、不退」,這次習川通話只有大方向,透露出中美的僵局,中 方在想辦法拖到7月。中歐峰會7月在北京召開,北京是中國的戰略範 圍,若是美國與歐洲在關稅談判上鬧翻,那7月絕對是中國的戰略機 遇。
  「對台灣來說,反而會是壓力」,黃健群分析,北京最近將國台辦 系統都換成外交系統,因為認定兩岸關係是對美關係的關鍵,所以, 搞定台灣的關鍵是搞定美國。儘管此次習近平有提「台灣少數台獨份 子可以破壞美中關係」,估測中方會拿台灣議題跟川普交易,而川普 偏好交易,台灣問題更一定是用來交易。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4/綜合要聞 202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