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全看主權基金 3成發展產業政策

針對台灣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5日出席「關稅震撼:世界經貿秩序大變局」論壇時表示,主權基金未來運用方式,可拿70%至80%投資、領取孳息,20%~30%則用於發揮產業政策功能。

至於主權基金的財源,他建議可整合政府資金及民間資金。具體的說,例如拿外匯存底的5%至6%、約300億美元的規模為基底,加上民間配合款300億美元,在此架構下,主權基金不影響台灣經濟及國家安全,又能發揮產業政策功能。

王健全進一步解釋,外匯存底因為具有經濟、國家安全等任務,因此建議大部分保留,防止狙擊客突襲,動用5%至6%的比重成立主權基金是較合理的水準。

王健全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對美國未必有利,但對全世界絕對屬於不利因素,全球供應鏈重組效應持續,台灣需要大破大立的戰略,以免產業空洞化,主權基金就是很好的突破機會。

他認為,台灣已有堅實的高科技產業鏈,如果加上主權基金的資金挹注,等同於經濟成長有科技驅動、也有資金驅動,可望吸引全世界AI能量匯聚,因此主權基金應肩負扶植產業的任務,可拿2成到3成投資國外創投,強化台灣與國際的連結。

王健全認為,在AI、5G、電動車、機器人等先進領域,台灣與國際合作時要有足夠的底氣跟資金,人才才能跟國際接軌,所以主權基金應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發揮效應。

結構上如果要結合高科技跟傳統產業,提供二次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在高科技到美國投資的同時,仍須和國內鏈結以避免空洞化,這些配套都需要資金,主權基金會是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04:102025/06/06 工商時報
記者:傅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