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落幕,中經院副執行長李淳表示,中美易逆差、匯率操縱等議題,本來就非短期解決,兩人會面顯示雙方願以對話、合作代替對抗,可減少誤判,中美貿易大戰氣氛緩和。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說,美國有太多問題要面對,貿易議題雷聲大雨點小,要注意的是習近平帶去的商業團投資了什麼,「實質利益才能緩和雙方貿易緊張關係」。
李淳表示,高層會面原本就是象徵意義重於實質,美方關切的問題都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習近平即使願意面對,也需要時間,並付出極大成本,例如光是鋼鐵產能過剩,最近中國東北就因此造成很多鋼鐵工人失業,上街抗議;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習近平短期不能讓社會出現動盪。
李淳說,雙方第一次見面一定是相互試探,但非常重要,如果中國大陸此次真的具體承諾,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對投資合作一定有加分。不過他認為,美國仍會持續以自己的方式減少貿易逆差,並嚴格執行貿易法規,川習會後中美貿易大戰氣氛雖較緩和,但只是局部穩定,川普狂人性格還在,「兩邊雖不會對撞,仍還是會擦撞」。
孫明德表示,美國面臨的難題太多,如北韓、敘利亞等,川習短時間會面只是禮貌性會談,無法解決太多問題,貿易歧見太細節,只是其中的一環,他不認為會面可解讀中美貿易大戰緩和。
孫明德說,比較值得觀察的是,陪同習近平到美國的龐大商業人士帶去的投資商機,若可以實質創造美國就業機會,對緩和雙方貿易緊張氣氛才有幫助。
至於中國是否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孫明德表示預估中國大陸與台灣都不會被列入匯率操縱國,但仍會被列觀察名單。不過,美國可以處理貿易不公平行為機制很多,「而且如果川普可以無預警攻擊敘利亞,也可以隨時對亞洲祭出貿易保護政策」。
資料來源:2017-04-08 16:09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