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委建議兩岸貨貿協議應留給下任政府談,經濟部貿易局副局長徐大衛昨天表示,貨貿已在深水區了,假若距離終點只差一百公尺,能向前前進七十或八十公尺,下任政府要處理的事也較少。
徐大衛說,經濟部只是銜命完成談判,至於貨貿能否通過生效尊重立院。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顧瑩華則說,貨貿對台灣有三大好處。對大陸出口不因換黨執政而遭遇關稅或非關稅貿易障礙;外資不因政治風險而遲疑對台投資;擺脫台灣出口結構過度集中資訊科技協定(ITA)商品風險。
顧瑩華說,兩岸貨貿非常重要,是因可讓兩岸貿易制度化、正常化,將來不管誰執政,任一方都不得在關稅或非關稅項目,片面改變協約,增加貿易障礙。兩岸若能藉貨貿協議讓兩岸貿易制度化,企業也不用擔心換黨執政後,台灣是否又面臨不確定因素。甚至外商來台投資,因業務多涉兩岸經貿,也不用擔心台灣的政治變數而對台灣投資遲疑。
台灣因參與ITA,資訊商品獲零關稅「護身符」,一直是出口強項。顧瑩華表示,貨貿協議就是解決非ITA商品出口的關稅障礙,貨貿卡關也意味非資訊科技產業難保不會因為有關稅障礙而賣不掉,造成台灣產業過度集中資訊科技產品造成發展失衡。
資料來源:聯合報
記者:吳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