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吹寒風,內外需再現警訊。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公布八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PMI)、非製造業(NMI)雙雙跌到編製指數以來的新低點,分別在「五十榮枯線」之下的四十五、四十七點五。中經院長吳中書形容,台灣經濟已疲軟,廠商對前景看法相當保守。
採購經理人指數被視為是經濟成長率的領先指標,八月的指數顯示,不論是代表出口的PMI、內需的NMI皆持續惡化,反映景氣現況不佳,製造業、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對未來半年都不樂觀。吳中書說,廠商對未來半年看法確實在「罕見低水平」,顯示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相當保守。
PMI五項組成指標全下滑,都在緊縮階段。其中新增訂單數量跌至三十三點九,也是創編製指數以來新低;人力雇用指數也中斷連續五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吳中書說,過去PMI指標滑落至四十以下不常見,「的確是警訊」。
如以製造業六大產業分析,除食品暨紡織因中元普渡、中秋節等旺季效應,其餘都在「緊縮」。
今年經濟大環境差,原先外界預估可靠內需撐起。但是內需領先指標NMI卻從上月翻揚轉下跌,還直接跌破榮枯線,是創編一年來新低;而對「未來半年景氣狀況」,大跌超過十個百分點,僅剩二十四點九。吳中書表示,滑落現象明顯,現在看來「非常不理想」。
雖然PMI、NMI皆透露景氣狀況不佳訊息,是否代表台灣經濟已經進入衰退?吳中書表示,還需搭配其他經濟數據判斷,現況只能用疲軟、保守形容。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執行長賴樹鑫則解釋,當PMI連續半年都低於五十榮枯線才能算經濟衰退;台灣目前是連續第二個月在榮枯線下,後續還需再觀察。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製造業、非製造業對未來景氣都更趨保守,估計第三季經濟表現將是非常「謹慎、保守」的一季。
資料來源:2015-09-03/聯合報/A5版/話題
記者:余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