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油電凍漲…投資成長停滯原因


  台灣國營事業這幾年投資成長停滯,我認為有背後有二項重要原因,首先,油電等國營事業費率凍漲,造成國營事業資本弱化,其次,國營事業投資比一般民營投資,面臨更多地方抗爭,造成重大投資推展不易。


  台灣油價、電價、水價長期偏低,二○○八年馬政府上台後,雖然解除油電凍漲,但二○一○年起又因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再度實施緩漲政策,二○一二年馬總統推動油電價格正常化,卻成為在野黨攻擊箭靶,讓公共事業費率無法反映成本。


  以中油為例,中油油價浮動公式在國際油價上漲期間,由於落後國際漲幅,導致中油去年虧損高達三百卅億元。


  油電水價長年無法反映成本,導致國營事業資本持續弱化,許多重大投資案被迫分年執行,以台水為例,台灣自來水價格全世界最便宜,別的國家一度水五、六十元,台灣只要十元,目前水價沒有辦法支持台水進行管線汰舊換新,結果就是台水漏水率長期偏高,無法獲得明顯改善。


  國營事業過去幾年幾項重大投資都遭遇挫折,中油國光石化停蓋,桃園煉油廠本來要裝加氫脫硫輕設備,也因為地方抗爭難以推動,更別說高雄五輕除役後,高雄石化專區至今落腳何處沒有下文,南星計畫就拖了二十多年。


  另外,國營事業經營同時還受到政府採購法掣肘,包括人事、預算都被卡住,中油如果要成立子公司,投資天然氣運送船舶就不行,只好眼睜睜讓別人賺運費。


  台灣目前已走向極端,只考慮對環境影響,不在乎產業與就業衝擊。


  國營事業長期虧損導致投資延宕,其結果就是導致供電穩定性會受影響,由於電廠興建須要耗時十年,少了電廠與石化供應鏈,民間投資就會卻步,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明年以後台電備載容量將降至百分之十以下,缺電問題只會更嚴重。


本文由梁啟源口述記者林上祚整理

資料來源:2015-06-24/聯合報/AA1版/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