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昨(3)日公布今年10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因AI相關硬體與設備需求暢旺、電子業缺貨漲價潮,以及部分品牌廠商開出2026年需求預測,10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PMI中斷連續4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攀升2個百分點至50.3%,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則回升1.9個百分點至41.5%。
中經院指出,10月PMI組成五項指標中,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同步中斷連續6與4個月緊縮轉為擴張,二指數分別躍升3.9與4.5個百分點至51.1%與53.2%,是本月台灣製造業PMI轉擴張的主因;另外,經季調之人力僱用持續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高於50%),存貨持續緊縮。
10月六大產業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51.8%)PMI已連續第2個月擴張。其餘五大產業PMI呈現緊縮,各產業依緊縮速度排序為基礎原物料產業(43.0%)、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5.6%)、交通工具產業(46.2%)、食品暨紡織產業(47.4%)與電子暨光學產業(49.7%)。
六大產業全數回報未來六個月展望呈現緊縮,各產業依緊縮速度排序為基礎原物料產業(33.7%)、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39.0%)、交通工具產業(40.5%)、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43.6%)、電子暨光學產業(43.8%)與食品暨紡織產業(47.8%)。
整體而言,製造業之新增訂單與生產與9月低基期相比呈現好轉,但多數業者仍回報訂單透明度不高,且塑化、金屬等相關原物料產業認為終端需求仍有高度不確定性,將持續觀察至2026年第一季。截至10月,六大產業仍全數回報未來展望為緊縮,惟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續揚1.9個百分點至41.5%,為2025年4月關稅實施以來最慢緊縮速度。
非製造業方面,中經院指出,步入第四季傳統旺季,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NMI已連續8個月擴張,指數續揚2.3個百分點至54.4%。商業活動中斷連續2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惟非製造業仍多保守看待未來景氣,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8個月緊縮,指數微幅回升0.4個百分點至42.5%。
中經院表示,非製造業依內外需導向而呈現分化趨勢,內需導向的住宿餐飲業、旅遊代訂相關其他非製造業、零售業,因步入旺季與促銷檔期之故,商業活動與訂單多較9月擴張,再加上新青安貸款鬆綁與股市急漲,非製造業之商業活動中斷連續2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續揚5.0個百分點至54.7%。
不過,對等關稅仍持續影響全球貨運量,10月再傳出美中港口費爭議,以及稀土、記憶體與CPU中央處理器等嚴重缺貨漲價現象,支援製造業相關的運輸倉儲業、批發業與資訊暨通訊傳播產業,10月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多呈現持平或緊縮趨勢。批發業的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皆已連續4個月緊縮,未來展望指數已連續10個月緊縮。
中經院表示,10月廠商意見多聚焦在關稅使客戶暫緩資本支出與顧問服務、訂單透明度不佳,以及關鍵物料交期長且漲價,不少批發業者關注稀土政策變化。此外,雖然10月股市回升與房市有鬆綁跡象,金融保險業與營造暨不動產業者認為整體市場如利率、匯率、央行房市政策的不確定性仍高。故10月非製造業八大產業中,除教育暨專業科學業外,未來展望多呈現持平或緊縮。綜上所述,非製造業之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8個月緊縮,指數微幅回升0.4個百分點至42.5%,是自2023年6月以來未來展望指數最長緊縮連續月份。
MoneyDJ新聞 2025-11-04 09:29:47 新聞中心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