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為美中延長戰線 學者不看好明年美中元首互訪

美國總統川普30日在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只是這次睽違6年的川習會,看在學者的眼中,似乎只是為美中雙方爭取更多時間,延長戰線而進行的會晤,儘管會中在芬太尼、稀土管制等議題上達成了若干協議,讓美中關稅戰看似趨於緩和,但學者認為,協議隨時可能有變卦,甚至也不看好川普口中提及的美中元首明年互訪一事。

川習會 為美中爭取時間延長戰線

這次在南韓釜山舉行的川習會,共歷時100分鐘,被外界認為純屬是「戰術性停火」,主要是為美中關稅戰暫時降溫,雖然美中雙方在稀土、關稅與出口議題上達成若干協議,但未出現根本性突破。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就認為,這根本是為美中雙方爭取時間,延長戰線而進行的會晤。

他說:『所以總的來說,我覺得是各取所需,這次的見面只是為了讓各自回去再多點時間備戰,例如十五五規劃有說到科技自主創新,顯然中國現在還不足以應對美國,或是整個全球脫鉤的能力,而川普還要繼續整頓對等關稅協議談判,跟各國要繳交的經濟承諾,所以換句話說,大家都還需要時間去做後續的準備。』

美中交鋒 中國似略居下風

儘管如此,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則評析,這次美中交鋒,雖然各取所須,但中國明顯略居下風,最大原因在於中國在稀土管制、大豆採購上已處處讓步,卻只換來美方減徵了在芬太尼上10%的懲罰性關稅,使整體關稅由57%降至47%,至於關鍵的晶片管制措施,美方一點都沒鬆口,因此他認為,儘管戰線拉長,氣氛看似緩和,但中國實際上的壓力,卻是有增無減。

王智盛說:『這些東西其實最核心的一些問題,就是根本還沒有處理到半導體的問題,中國可能最關切或被所謂掐脖子的那個部分,其實都還沒有處理到,也就是說這種深水區的問題真的都還沒有處理到,所以2.0給中國的壓力,我個人認為,看來即便這次川習見面,之後緩和氣氛延長戰線,但是實際上的壓力是有增無減。』

川普性格多變 美中協議具不確定性

此外,王智盛也提醒,美中雙方看似在許多方面達成協議,但依照川普的性格,這些協議內容,如果在執行時發生狀況,無法落實,川普隨時都可能翻臉加稅,這也讓美中協議是否能維持一年的時間,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

他說:『這個問題跟川普的關稅是連動的,所以換言之你今天芬太尼,如果川普覺得中國做的不夠,他可能反而就不給你了,或者是即便芬太尼,他覺得你做的很好,可是在人口販運或在其他議題上面,他又覺得你中國給美國穿小鞋,他又給你加回去,川普2.0這種來來回回的關稅手法,其實我們這半年已經看到非常多了,所以它其實是一個不穩定的結構。』

美中元首明年互訪?學者不看好

也因為如此,王國臣也根本不看好,川普口中所說的美中元首明年互訪一事。除了雙方的協議到明年前的變數太多之外,最主要還是川普本身不可預測的性格,恐怕會讓習近平不敢領教。

王國臣說:『當然不可能啊,你要想說兩個站在天安門上面,川普都說習近平這個老弟啊很乖啊,然後很聽話啊,你覺得中國人民怎麼辦?跪下去嗎?還是站起來?還是說中國要排除所有外國人進行採訪,不可能嘛,所以那種不可預測性太高了,所以習一定不會讓川普過去。』

跳過台灣議題 中國經貿恐遇大問題?

至於這次川習會最終並未提及台灣議題,王智盛則是感到意外。他觀察過去美中雙邊的重要場合,即使是各自表述立場,沒有交集,台灣議題也不會缺席,他推測顯然中國真的在美中貿易戰上遭遇了臨界點,因此才選擇跳過台灣議題,想趕快和美方優先達成協議。

他說:『就是說某種程度也代表是不是中國在現在這樣的情勢壓力之下,即便是台灣問題,他也可以選擇性的去做,不能講妥協,而是說在這種川習見面的場域當中,也可以選擇暫且不談,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代表中國現在面對到過去這半年的美中關稅貿易戰的壓力,確實可能到了一個臨界點,而必須能夠趕快跟美國之間以初步達成緩和性的共識,作為優先的目標。』

美中都與時間賽跑 盼制敵機先

事實上,王智盛認為,接下來的美中角力將會更全面性的展開,尤其在這次川普亞洲行後,將美日韓同盟緊緊綁在一起,未來美中除了經貿關稅及科技的競爭外,安全戰略的軸線也會被拉出來,他相信明年四月川普預定的北京行前,美中都在跟時間賽跑,只要誰能先一步突破彼此在稀土或是晶片上的限制,就能制敵機先。

2025-10-31 15:32
撰稿編輯:程寬厚
資料來源:央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