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衝擊汽車產業 專家:中美脫鉤或對台汽車電子有利

美中貿易戰近期局勢升溫,汽車產業議題圍繞在「關稅」衝擊之際,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洪春暉表示,關稅是表面問題,背後深層邏輯是中美競爭下,要鞏固供應鏈。他認為,未來汽車電子產業有望受惠美中脫鉤,如果美國強化關鍵技術管制,把AI自動駕駛、電動車網路感測都納入管制的話,台灣ICT產業穩健狀態下,台灣可被美國視為可信任供應鏈夥伴。

中經院15日舉辦「因應川普2.0國際供應鏈新變局」國際研討會,會上聚集國內外學者針對川普政策進行研議。

洪春暉指出,這是一場科技主權的重新洗牌,而中美競爭體現在幾方面:一是供應鏈會歷經國安控管,供應商如果跟中資有關,必須建立採購完整追蹤制度;二是美國擴大關鍵技術、零組件出口管制,希望不要落在中國第三方、避免洗產地;三是為避免中國成份,會加強審查跟中國技術有關零組件;四是資安問題,移動的網路安全終端,資料治理議題變得很重要。

不論是台灣還是菲律賓汽車產業都仰賴美國市場,面對美國關稅困境只能想辦法從產業自身另尋他路:菲律賓是積極尋找值得信賴夥伴,強化友岸外包、建立永續與韌性供應鏈;台灣則是找到更多市場,同時將成本驅動轉為創新驅動,加強原廠研發度過難關。

不過,眼前大陸是最大的汽車製造國與市場,各地皆難以忽視。對此,菲律賓工部投資署產業發展服務處執行董事迪喬莎表示,中國大陸是機會也是挑戰,菲律賓是美國親近盟友,雙方也有國防上合作,也討論是否在美國有更多投資;而中國大陸在電池技術是領先與供應者,她問:在已開發經濟體中,有哪地電池製造、礦物處理技術可以跟中國媲美?這方面目前中國是很難取代的要角,有非常成熟供應鏈。她也強調,要投資菲律賓,發展經濟關係非常歡迎,經濟上會盡量中立。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經理洪薪茹稱,兩岸有政治議題,台灣目前禁止大陸製造車輛進入,且擔心未來大陸車會通過第三地投資進到台灣,我政府也正防範中,也是保護本國產業方法。中國大陸在其他市場是競爭者,但台廠在品質方面能有差異化,因此鎖定重視品質的客戶,比如美國歐盟市場為優先目標。

資料來源:2025-10-15 19:35 聯合報
記者:黃雅慧/台北即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