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提晶片製造「五五分」釋出國安凌駕經濟訊號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美台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引發外界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這既不公平,也難以落實,「根本是不切實際的說法」。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則說,如何確保半導體技術領先地位不被削弱,同時在新設立的海外廠區保有核心的知識產權和營運控制權,將是最大挑戰。

劉大年指出,台積電已承諾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650億美元,規畫六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與一個研發中心,這已是台積電海外史上最大、最先進的投資案。然而資金尚未全部到位,美方就已暴露人才不足的問題,但依賴海外人力並非川普想達成的目標,現在若還要求在美產能提升,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只是一種叫價方式」。

不過,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說,所謂「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不只是單純的產能分配,而是美國將國家安全凌駕於純粹經濟效率之上的明確信號。長期來看,美國希望把台灣從「獨占供應商」轉變為「不可或缺的技術盟友」,一方面有助於分散風險、強化與美國的戰略綁定,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全球供應鏈卻必須付出成本提高、效率下降的代價。

劉佩真指出,台灣長期以來掌握全球九成以上先進製程晶片產能,這樣的優勢是與美國貿易與關稅談判的最大籌碼,但在矽盾論遭重新定義的情況下,台灣必須以戰略眼光衡量短期產能被分散的犧牲,與長期安全保障的潛在好處。她說,未來幾年台美談判的進展,將直接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的變動,可能形塑一個更安全卻也更昂貴的晶片供應鏈。

從產業競爭力角度看,劉佩真表示,美方此舉將使美國製造業回流加速,特別是美方恐迫使台積電在未來這幾年加速在美國建廠,甚至進一步再擴大投資金額,其他供應鏈業者也將同步承受壓力。

台新新光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指出,盧特尼克的說法更像是「先聲奪人」的談判技巧,因正值台美進行新一輪經貿談判的前夕,美方藉放話來營造壓力。他說,若強制大幅提高美國製造比率,將引發「半導體通膨」,美國通膨會再度推升。

記者藍鈞達/台北30日電 2025-09-30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