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00學年度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評估分析及因應對策之探討

類型:研究計畫
名稱:99、100學年度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評估分析及因應對策之探討
編號:PR1456-4-6
作者:王健全
出版日期:2013.12

首先,就整體就業比率、性別、公私立大專院校、學制和學門之就業比率分析,其分析結果分析如下: 整體就業比率而言,99年畢業生就業比率為58%;100年為45%,顯示經由一年的尋職及男性大專畢業生退伍,大專畢業生就業比率有顯著提升。其次,資料顯示就業比率存有性別上的差異,無論99或100年女性就業比率均高於男性。而女性大專畢業生的就業比率高於男性之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相較同一年女性畢業生,有一年未就業的空窗期,並延遲一年進入勞動市場。男性大學畢業生在退伍後,於勞動市場中尋職謀合需要一段時間,在既定時間調查點下,大多數男性大專畢業生尚未完成就業準備,因此我們會觀察到過低的就業比率。比較兩年大專畢業生的就業比率,可觀察到99年畢業的學生目前就業比率均相對較100年畢業的學生要高,顯示畢業期間較久的大專生就業比率較高;其中,兩年度女性就業比率(分別為62%和57%)皆高於男性,且男性就業比率於100年時下降幅度大,由54%下降至29%。可能原因如上述,即100年之男性大專畢業生目前可能仍尚未完成就業準備。 

就公私立大專院校的就業比率差異而言,99年公立大專畢業生之就業比率和私立大專畢業生就業比率,分別為59和58%。在100年時,公立和私立大專畢業生的就業比率則分別為46%和44%。此兩年的資料顯示,公立大專畢業生之就業比率均較私立大專畢業生就業比率為高,但是差距在1至2個百分點左右,並不明顯。相對地,99年和100年度公立大專畢業生之就學比率皆高於私立大專畢業生。在學制上也有不同,技職就業比率高於一般大學,且經過一年後,二者就業比率差距增加。就業比率也呈現學歷上的差異,平均而言,碩博士在畢業後一年,就業比率可達近8成,較碩士、大學畢業生為高。比較各年度大專畢業生、碩博士畢業生就業比率最高或是最低學門,無發現一定的規律。基本上,99年和100年大專畢業生就業比率最高的5學門中有4門是相同的,其為社會服務學門、設計學門、醫藥衛生學門和民生學門。 

在分析現行薪資時,整體而言,99年大專畢業生現行勞退薪資平均數為28942元,100年大專畢業生現行勞退薪資平均數則為27997元,較99年之勞退薪資平均數略低。99年大專畢業生第一份工作薪資平均數為27174元,而100年大專畢業生第一份工作薪資平均數略升為27081元,差異幅度很小,變動不明顯。現行薪資具有性別和年度的差異,男性薪資高於女生薪資,且99年男性大專業畢業生勞退薪資水準高於100年。此外,公立大學畢業生薪資高於私立大學畢業生薪資,一般大學畢業生薪資高於技職體系畢業生薪資。 

大專畢業生轉業次數是隨著畢業年數的增加而逐年下降,正如勞動經濟學理論預期之結果。100年大專畢業生平均轉業次數高於99年大專畢業生轉業次數,公立大專畢業生之平均轉業次數在99年和100年兩畢業年度差異並不大,甚至呈現100年畢業生畢業後第一年轉業次數低於99年畢業生畢業後第一年轉業次數的現象。 

在勞退薪資方面的分析,根據99學年度和100學年度大學以上學歷之畢業生資料顯示,理、工、醫、其他學院畢業生的平均薪資較高。若以學校類別和公私立區分平均勞退薪資名之高低,資料呈現公立專科的平均勞退薪資低於私立專科,但是公立大學、公立科技大學或技術學院之平均勞退薪資皆高於私立大學、私立科技大學或技術學院畢業生的平均勞退薪資。若檢視平均勞退薪資之級距分佈,相較於99學年度,100學年度私立科技大學、私立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其人數最多的薪資級距由20101元至30300元向下移動到10101元至20100元,而其他各學校類別的畢業生平均勞退薪資級距分佈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若按照大專院校個別學校區分,大專院校畢業生平均勞退薪資之排名結果顯示,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央大學等公立大學畢業生平均勞退薪資,在99學年度和100學年度皆名列前三,且排名順位一致。相對地,我們也發現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畢業生之平均勞退薪資,無論在99學年度或100學年度皆排名末一。其次,就公、私立學校畢業生平均勞退薪資排名而論,同時於99學年度或100學年度,公立學校畢業生之平均勞退薪資皆大於私立學校畢業生之平均勞退薪資。 

若按縣市區分,戶籍縣市設在為臺北市、新竹市、新竹縣、連江縣及嘉義市的畢業生平均勞退薪資,在99學年度或100學年度時,皆排名前五,戶籍設在南投縣、彰化縣的畢業生則在兩年度的平均勞退薪資排名為末一和末二。相較於99學年度,戶籍縣市為北部地區的100學年度畢業生,其平均勞退薪資分布的變化不大。中部地區、南部地區、東部地區的100學年度畢業生,其薪資級距為11100元至20100元的人數略為上升,其他地區人數最多的薪資級距則由20101元至30300元下降到11101元至20100元,結果呈現平均勞退薪資下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