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來臺旅客人次,進行相關接待設施供需容量的評估分析。本研究結合預測、目標規劃及政策模擬,分別以傳統統計及迴歸估計方法,考慮國內生產毛額(GDP)或人均GDP(PCGDP)、各地區貨幣相對於新臺幣匯率、前期來臺觀光人次及時間趨勢等解釋變數,推估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及離島旺季時各國來臺觀光旅遊人次,以及主要旅遊設施如旅館、車輛、導遊、國際運輸交通工具、機場設施等的供需。
本研究使用的資料分類包括13個地區、6項目的及9種交通方式的來臺旅客人次、成長率及分項比重,系統可以同時模擬5年或5種情境。
根據本研究的推估結果,以103年12月的供需狀況來看,國內各項旅遊設施的供需情況可歸納為以下幾項:
1、 桃園國際機場已面臨供給窘迫的情況,為因應旅客快速成長,建議推動航廈擴建工程新建計畫,以大幅提升桃園國際機場客運航廈總容量。
2、 各機場所提供的航空運輸入境機位數尚稱足夠,且未來增加供給亦具有彈性空間。
3、 兩岸直航、金馬小三通定期航班所提供的客輪運輸入境座位數均有剩餘。值得注意的是,103年兩岸直航旅客高峰出現在6月,入境約2.7萬人次,已接近供給上限,建議由不定期包船分攤部分需求。
4、 遊覽車整體供給尚有剩餘,但分地區來看,北部地區已有供給不足的情況,中部、南部、東部及離島地區則仍有剩餘。建議可藉由不同地區間的機動支援,來解決北部地區遊覽車供給不足的問題。
5、 整體的旅館房間總供給尚有剩餘,但中部及東部地區已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由於中部及東部地區的景點特性,頗適合民宿業者爭取來臺旅客住宿,若民宿業者接待外籍旅客的意願提高,則有助於改善部分區域旅館設施供給不足的問題。
6、 目前國內領有執照的導遊人數多達3.4萬,其中華語導遊占77%、英語導遊占12%,接待來自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日本等主力國家的旅客,尚稱足夠。惟特殊外語導遊如東南亞部分國家及中東等地區,則可能出現供給不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