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金融風暴後,全球經濟景氣回溫卻無法有效帶動就業水準回升,現已成為各國面臨重要的政策挑戰。相關機構與單位多認為,需透過經濟結構再平衡作為,藉以強化經濟成長進而帶動就業成長。考量各國經濟結構有所差異,其所採取的再平衡策略未必全然具可直接複製使用。考量當前全球經濟環境與我國經濟特點,對應「黃金十年」的政策方向,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研擬未來四年(2012-2016)我國總體經濟結構調整應採取的策略作為。
為此,本研究以當前「經濟成長與就業並重」為政策主軸,建立總體經濟計量模型與實證模擬,藉以研擬各種可行的策略作為的依據。本研究共設計五項政策模擬情境,分別為「外貿市場多元化」、「多元化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勞動生產力」、「油電能資價格波動」以及「改善所得分配」。為掌握各模擬情境的政策效果,本研究透過各模擬情境與基準預測值之差異,分析 2012-2016 年不同策略下對我國經濟成長、就業及物價、薪資所得、就業人數等其他總體變數的影響。
根據情境模擬結果,中長期來看,以「提升勞動生產力」的政策效益最佳,不但有助於提升總體經濟成長,且顯著提升製造業部門的就業人數以及提高平均薪資水準。其次是拓展出口多元化政策,其主要效益展現於對於促進我國出口成長,進而帶動我國總體經濟動能。至於「改善所得分配」政策的效益則在於改善內需,特別有助服務業就業人數的提升和增加平均薪資。對應於以上的情境模擬結果,本研究所提的政策建議相關層面如下:(一)推動多元化出口市場策略,開放新興國家市場,促進外貿市場的平衡發展。
(二) 改善所得分配提振內需,落實「包容性」成長,促成國內經濟再平衡。
(三) 運用多元策略全面提升要素生產力。
(四) 提升制度品質,藉以強化我國對經濟風險的管理能耐。
總體而言,欲完善調整我國經濟結構,勢必從各方面著手,並以更具效率的策略來達成政策目標。亦即政府應運用多方策略強化多元海外出口市場,或可結合稅收、教育、社會安全等方面,轉變創新型態與鼓勵長期投資促進經濟穩定發展。此外,政策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亦須搭配改善所得分配。本研究強調,對應全球金融風暴等衝擊,有必要強化相關治理制度等層面,不僅有助於提升經濟生產力,更有助於強化經濟的穩健與風險管理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