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消費支出結構探討台灣產業結構調整之趨勢與策略

類型:研究計畫
名稱:由消費支出結構探討台灣產業結構調整之趨勢與策略
編號:PR1339A3
作者:洪志銘
出版日期:2012.12

一、研究緣起 

近幾年來,國際經貿環境遭遇次貸風暴以及歐債問題的持續干擾,一直以投資與出口來維持經濟成長動能的我國也受到了不利影響。我國歷年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維持在60%左右,雖然消費成長的動力不若投資與出口大,卻也穩穩的支持著以國內市場為經營對象的產業,因此當出口市場狀況不佳,內需市場成為我國經濟的避風港。而國內的消費結構為何?消費支出結構有何變化?產業能從消費結構的過去與未來趨勢中得到什麼啟發?政府是否能在瞭解消費結構的變化後,為國內產業找到新的藍海?政府是否可以根據消費結構,進一步引導消費結構的轉型?以上問題構成本研究探討的主題。 

二、研究發現 

(一)家戶消費總額雖逐年成長,但近年成長趨緩 平均每戶實質消費支出,1976-2010年期間呈現遞增的趨勢,快速成長期間約為1987-1995年期間,1996-2010年的成長趨緩。雖然平均每戶實質消費支出水準的成長趨緩,但由平均每戶儲蓄傾向自1993年的30.7%逐漸下跌的趨勢來看,每戶的平均消費傾向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二)家戶消費結構逐漸轉變 1976-2011年各項消費支出比重的變化,顯示出消費偏好演變,其中醫療保健、運輸交通及通訊、餐廳及旅館類,於35年期間均呈現較明顯遞增的現象,然而休閒文化及教育消費則是先升後降。其中,醫療保健比重逐年提高,與我國大於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有關,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衛生保健觀念的增強,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增加勢必為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三)家戶收入高低與人口結構差異有不同的消費結構 根據2010《家庭收支調查》的樣本資料,針對不同的所得族群分析其消費特性,發現可支配所得級距越高,消費支出比例越高,如:衣著鞋襪,家具設備及家務服務,運輸交通,休閒文化,其他;可支配所得級距越低,消費支出比例越高有:食品飲料及菸草,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與醫療保健。此外,少子化可能直接影響為教育消費的支出,間接影響為減少家庭休閒文化及餐廳旅館的消費。相較於其他家戶型態,獨居老人在住宅,食品,醫療保健的支出比重佔總消費支出的76.9%。 

(四)家庭型態不同,消費結構也不同 核心家庭與三代同堂家庭於所有消費項目的支出均為最高的兩群組,於各類家庭型態中,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亦排名前兩位。單人家庭於各項消費支出水準上,均較其他家庭型態低,但該型態家戶於住宅水電瓦斯的支出比重為各家庭型態之冠 

(五)日韓因應高齡化的產業措施可為參考 隨著亞洲各國的高齡人口大幅增加,未來以亞洲區域為主軸的銀髮族市場商機將成為各國產業發展之重點。日本企業在衛生陶器、保健食品、醫療機器、高齡照護服務、無障礙住宅及簡易型手機等各種日本國內高齡人口需求市場上已耕耘許久,累積深厚的知識與經驗。相對於此,日本政府也提出相關政策來鼓勵企業掌握銀髮族消費商機。特別是在醫療機器方面,日本政府積極推動促進醫工合作之相關補助或輔導政策,希望藉此加速醫療機構與中小製造業之結合,使得醫療現場的真正需求能即時反映之產品研發上,同時也降低先端醫療機器研發之風險。日本地方產官學界也致力於醫療產業群聚之成形,希望藉此建構地方醫院與地區中小企業之共創機制。另外韓國也積極推動醫療觀光與遠距醫療產業之發展,希望藉此開拓亞洲醫療消費市場。日韓因應國內消費需求趨勢所累積的銀髮族或醫療保健產業發展經驗,未來亦將應用至亞洲消費市場,值得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作參考。 

(六)針對上升趨勢的消費項目,其對應的行業政府已有相關措施 在「休閒與文化」消費項目,經濟部目前進行的「數位內容產業發展行動計畫」,使得數位內容產業可以進一步發展;經濟部現階段推動的「台灣會展產業行動方案」,在吸引外國來台參展之外,同時也提升國內會展產業的實力,進一步吸引國人前來參加會展。在「餐廳及旅館」消費項目,經濟部「商圈競爭力提升計畫」有助於營造餐食攤販業、調理飲料攤販業的知名度與創造營業額;而「傳統產業維新-餐飲老店故事行銷」的維新策略及具體作法,包括對餐飲老店的篩選,經營模式的提升與故事行銷的推廣,有助於傳統餐飲店的轉型與發展;另外,信保基金配合青輔會、勞委會辦理的「協助青年創業成功」與「微型創業鳳凰貸款」的信用保證,有助於青年與婦女進入門檻較低的餐飲業。 

依據「交通與通訊」消費品項與產業發展關聯狀況分析結果,可發現交通與消費品項之相關行業,與個人消費者直接接觸的行業多為商品批發零售業以及相關服務業,間接有關連性者包括了成品製造業、零組件製造業以及設備製造業等,目前政府所推動之交通與通訊相關政策措施多集中在與消費者有間接關聯性之產業,雖可強化相關製造業之國際競爭力,但對於直接提振內需消費方面的政策效果仍然有限。 

三、政策建議

(一)居家使用的醫療輔具與彌補用醫療器材以及因應長期追蹤病情使用的測量器值得進一步探究其發展空間 銀髮族以及國人對於醫療照護需求的提高,間接影響製造業供應鏈上、中、下游產業的發展。其中居家使用的醫療輔具與彌補用醫療器材,如電動輪椅及代步車;體外診斷用醫療器材,如血壓計、血糖計及血糖試片等都值得探究其發展市場。 

(二)國內尚需加強生技、製藥及醫材的研發能量 由經濟部工業局、財圑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財圑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的資料得知,無論新興生技,製藥或醫療器材製造業存在應注意的課題。各產業雖以國內市場為主要銷售市場,但出口比例亦相當高。然而在此同時,國內市場存在超額需求。綜合上述訊息可以得知,國內的需求仍有大量需仰賴進口。即為雖然各產業的生產仍有相當的發展空間但限於生產技術的水準,國內尚需加強生技、製藥及醫材的研發能量。 

(三)增加對特定「行業」的資金貸款協助 信保基金可對特定具有消費上升趨勢的「行業」,提供額外的創業貸款信用保證,以協助有意進入該業的創業者。行業可以選擇技術進入門檻較低的餐飲業與住宿業,同時,也可針對餐飲與住宿業者,其對提升服務品質與設備更新有資金需求的,提供「服務升級」的貸款信用保證。 

(四)強化交通與通訊產業連結,帶動周邊產業發展 經濟部可與交通部以及通訊傳播委員會等單位透過跨部會合作方式,持續充實有利於交通與通訊產業發展之基礎設施,藉此強化交通與通訊產業之連結,並衍生相關周邊產業。譬如:整備高速公路相關智慧型量測基礎設施(雷達測速儀、智慧感應式地磅、ETC等),刺激民間相關消費需求(如:汽車加裝與交通基礎設施相互配合之智慧電子裝置等),並藉此帶動量測儀器產業朝向智慧電子化發展。 

(五)建構議題型政策資訊平台,促進跨產業知識交流與政府資源靈活運用 基於政府所推動之交通與通訊相關政策完備且繁多,為使民間產業或一般消費者,能理解諸多政策措施之內容,經濟部協調各政策執行單位,建構「製造服務化」、「雲端運算」、「智慧通訊」及「環保交通」等議題之資訊交流平台,強化企業申請補助之輔導諮詢服務,藉此促進通訊與交通相關行業間進行知識與經驗分享,並活用政府提供之服務資源。 

(六)配合產業政策方向,改善消費券發放模式 基於消費券長期效果不顯著以及消費替代比率高等因素,未來我國消費券發放方式,可配合國家產業策略發展方向,增加消費券使用條件或與其他諸如綠色消費補助措施做結合,將消費券效果導引至協助未來產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