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造業能源與資本、勞動及中間投入替代可能性之經濟分析

類型:研究計畫
名稱:我國製造業能源與資本、勞動及中間投入替代可能性之經濟分析
編號:PR1469
作者:梁啟源
出版日期:2013.12

我國能源進口依存度及能源集中度偏高,因此國際能源價格的變動對國內產業及整體經濟有顯著的影響,有其必要建立模型以評估產業及整體經濟受能源價格影響之程度及變化。 

本研究依據能源密集度指標檢視我國整體經濟和工業部門之能源績效發現,2007-2011 年,整體產業的經濟面能源密集度降低 14.4%,其中以附加價值變動率變動效果改善最多,其變動率為-9.98% (相對貢獻為 69.30 %),其次是物理面能源密集度變動率為-8.38% (相對貢獻為 58.18%)。而產業結構變動率的惡化造成整體產業經濟面能源密集度提高,其變動率 3.96 %(相對貢獻為-27.48%)。此外,工業部門經濟面能源密集度下降 22.27 %,主因係為附加價值率和物理面能源密集度均有所改善,變動率分別為-13.11%(相對貢獻率為 58.85 %)和-10.30 %(相對貢獻率為 46.27 %)。工業部門中又以製造業的影響為最大,其經濟面能源密集度之變動率為-24.39 %,顯示此期間能源使用效率的改善。

就要素價格需求彈性部份,以 2011 年為例,資本價格需求彈性最大者為營造業(-1.443),屬於彈性大(絕對值大於 1)的產業,以下依次為製造業(-0.909)、水電燃氣業(-0.875)及礦業及土石採取業(-0.846)。勞動價格需求彈性以製造業(-1.550)最大,礦業及土石採取業(-0.942)次之,以下依次為水電燃氣業(-0.876)及營造業(-0.690)。能源價格需求彈性為營造業(-1.046)、製造業(-0.863)、礦業及土石採取業(-0.750)及水電燃氣業(-0.455)。中間投入價格需求彈性則依次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1.360)、水電燃氣業 (-0.794)、製造業(-0.488)和營造業(-0.450)。 

比較工業部門中各類能源短期價格需求彈性,本研究所估算出之長期價格需求彈性均較短期為高。以製造業為例,長(短)期下煤價格需求彈性、石油價格需求彈性、天然氣價格需求彈性、電力價格 需求彈性分別為-0.990(-0.356)、-0.976(-0.740)、-0.995(-0.914)、 -0.926(-0.123),顯示在長期而言,當廠商面對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若能以資本、勞動和中間投入進行能源的替代時,即可減 能源使用,展現更具彈性的生產模式。

本研究建議,落實合理的能源價格政策,並搭配照顧弱勢的配套措施,並且適時推動合理的能源稅或碳稅,反映外部成本,並同時進行綠色稅制改革,採以價格政策促進產業之能源節約量及能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