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體制」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政策,目的在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並期待政策之落實可以創造與擴大內需,成為穩定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力。長期以來,「土地財政」思維使地方政府只關注城鎮面積的擴張,重視城鎮化「量」的增加,卻忽略「質」的提升,而引發一串的社會經濟發展隱憂。有鑑於此,中國大陸力推新型城鎮化建設,以扭轉過去城鎮化走偏的路徑,引領朝城鄉協調發展,激發內需潛力並再創改革紅利,以突破當前經濟成長動能減弱的困境。
「新型城鎮化」強調要走「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智慧、『四化』 同步」的中國特色新城鎮化道路,以打造「大陸經濟升級版」。政策核心在「人口城鎮化」,也就是要落實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同時也要追求城鎮化與工業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協調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發展的重點包括城市生活圈、基礎建設、所得增加消費提升、醫療保健、節能環保和土地與戶籍制度改革等六大主軸。
由於「新型城鎮化」要打破城鄉二元化,縮小城鄉差距,包括就業制度、農民工市民化、社會保險、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均涵蓋在政策內,雖然政策整體規劃迄今尚未正式公布,但針對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面向已有不少制度安排已提出。此外,「新型城鎮化」強調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布局;提倡資源能源節約利用,抑制城市空間低密度擴張;重視生態文明、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等。未來全大陸預計將建立超過20個城市群,各城市群將包括不同行政層級的城市。
從產業與投資面,「新型城鎮化」可帶動基礎建設投資和民間消費提升之商機。投資的重點大致與城市生活圈、基礎設施、醫療保健、節能環保等有關,包括能源、環保、高鐵、軌道交通、電信、醫療、文化傳媒、金融、地產等行業。另外,配合農村人口市民化帶動的消費結構升級、消費偏好轉變,亦可促進對基礎設施、醫療、環保、電力等行業的投資,非銀行金融、商貿零售、房地產等服務產業的需求亦會明顯增加。此外,新型城鎮化的擴大內需措施,對醫藥、環保、金融、汽車、家電等的消費需求可能出現較大成長,都可創造新的商機。
然而,新型城鎮化的推動,仍須面對許多問題與挑戰,包括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等制度面之改革,以及城鄉間存在的文化差異、社會歧視等非制度面問題之化解等。在戶籍、土地、財政、收入分配等制度性障礙因素的相互制約下,短期內恐不易改變,都將使得「新型城鎮化」推動充滿不確定性,其帶給大陸經濟振衰起蔽的效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大體上,未來城鎮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利益與財富的分配、農民工和外來人口的公平分享城鎮化紅利等,可為檢視政策的重要指標。
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的推動擴大大陸內需市場,而大陸的消費能力與商機增加,會有助於台商在大陸的布局與發展。本研究的問卷調查資料顯示,已在大陸投資台商基本上相當關注大陸「新型城鎮化」政策,也認為「新型城鎮化」將衍生新的商機,但對於商機的看法,卻大都偏向傳統城鎮化的思維,認為商機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與圈地方面,對新型城鎮化可能改變民間消費偏好和消費結構,提升民間消費能量等不甚了解,顯然大陸台商對新城鎮化商機的掌握仍不足。
不過,台商亦指出大陸的城鎮化應積極推動「戶籍」、「土地」與「住房」的三項改革,但亦表示是難度很高的改革。這些制度障礙是大陸長久以來的問題,非短期間可以解決的,儘管近來大陸提出一些改革設想,唯多處於「口號」階段,尚未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其次,台商認為中國大陸推動「新型城鎮化」之前三大可能遭遇的問題,包括「進一步拉動房價上漲」,「為求「政績」大肆進行「形象工程」,造成資源配置不當」,「盲目擴充建設,導致資源環境難以負荷」等。這些問題基本上直接或間接攸關土地與資產之運用,顯然與大陸官方一再強調「以人為本」、「市民化」、「城鄉一體化」之「新型城鎮化」政策有落差,台商對其發展前景的看法偏向保留。
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受訪的台商認為「新型城鎮化」的商機首要在交通、電信、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與公共建設方面,尤其在環保領域,如資源回收、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或是醫療服務等方面台商具有優勢,有機會參與,惟政府採購機會較難直接參與。其次,台商前往二、三、四線城市拓展新城鎮化衍生商機的意願似乎不高,製造業和服務業皆然。第三、大陸社會人治色彩濃厚,與當地政府溝通協調順暢與否攸關企業經營成敗,但是大陸各地方的官方素質、思維並不一致,尤其二、三、四線城市官員的行政裁量空間較大,經營風險會相對提高。
此外,台商偏好單打獨鬥又缺少品牌經營能量,因此過去雖曾有不少台商業者布局二、三、四線城市,嗣因勢單力薄、資源不足而被迫退出的情形屢見不鮮。為強化資金、人力及獨自經營品牌能量之不足,中小型台商或可考慮尋找日商合作,透過台日合資拓展大陸市場。另一方面,亦可透過異業結合等合作機制,各自發揮本業或品牌優勢,而政府在設置交流與媒合平台的角色扮演上,責無旁貸。
新城鎮化存在商機,但對我台商亦可能存在衍生之風險。諸如,一線城市和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和就業市場趨緊、工資成本上漲;大陸本土產業受政策激勵快速興起成為我強勁競爭對手;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在二、三、四線城鎮,「人」的因素對經營的影響將更為深刻,台商欲掌握商機,風險意識必須加強。整體而言,台商在大陸投資布局宜認清新型城鎮化的結構調整效應,並未雨綢繆思考可行的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