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擁有超過8,600萬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並且擁有豐沛的石油儲量,加上地處歐、亞、非三洲交匯之處,市場腹地可延伸至歐洲、中東及非洲,具備區域外國家進入此一區域的橋樑地位。除此之外,埃及目前係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GAFTA)成員,為阿拉伯國家中擁有最大人口國家;同時,埃及也是東南非洲共同市場(COMESA)之會員國,與其他18個會員國已大幅撤除關稅及非關稅障礙。近年來,埃及已成為一深具潛力的重要新興市場,中長期市場潛力與發展商機不容忽視。
埃及主要出口對象可歸類為歐盟、周邊之阿拉伯國家或非洲國家與美國,均為與埃及簽署FTA或特定貿易合作協定國家,顯示埃及與此類國家間貿易關係在FTA等協定下漸趨緊密。此外,埃及近年對土耳其出口持續成長,為近五年來埃及出口成長最大的國家,究其原因應與埃及至土耳其投資後擴大自埃及進口,以便生產組裝前往歐盟市場有關。埃及的主要進口來源國為歐盟、中國大陸、美國、德國,近年來自歐盟、中國大陸、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貿易夥伴國家進口持續增加,其中尤以中國大陸成長幅度與速度最受矚目。
埃及以其擁有豐沛石化資源與廣大消費與勞動市場,具有可作為阿拉伯國家與非洲市場的樞紐等特殊的投資地位,對於吸引外國企業到埃及投資有其相對競爭力。歐盟、美國和阿拉伯國家為埃及外資的主要來源,三者合計占埃及外人投資比率超過八成,外資投資源主要投資於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但是自2012年開始,投資於非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含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投資金額快速成長。埃及產業係以觀光業、交通服務業、紡織成衣業、農業、大理石及水泥業、外包客服中心、零售批發業和ICT產業等為主。
埃及人口眾多,位居戰略地理位置,提供我國重要新興市場之商機,然因兩國距離遙遠、語言及文化上的差異,再加上埃及與中國大陸關係緊密之政治因素,導致臺埃經貿關係未臻熱絡,貿易或投資仍待有效拓展。2014年1~10月,埃及為我國第46大貿易夥伴,第31大出口目的地,以及第66大進口來源國。近10年我國對埃及出口金額顯著增加,埃及已經被經濟部列為我國重點拓銷國家之一。
我國對埃及出口具有潛力之拓銷產品包括:汽車零配件、醫療用產品器材、衛浴設備、塑化原料、零售服務業。但我國拓銷埃及市場亦遭遇諸多問題,包括懂阿拉伯語言的人不多、對埃及整體國情、民風與市場之分析研究不足,臺灣品牌知名度不足、當地經營環境及我國廠商對埃及市場拓展投入資源有限等,因此有賴政府與工商團體共同研擬開拓埃及市場之策略與具體行動。
針對推動我國拓銷埃及市場商機,本研究對政府部門與企業界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 政府政策: 1. 研擬具體之整體拓銷策略,搭配ODA整體佈局; 2. 積極展開埃及市場與投資環境宣導,研擬具體措施協助廠商進軍埃及市場; 3. 在埃及設立產品展示館場,積極尋求雙邊合作的機會; 4. 培養語文人才,同時提供商務拓銷等專業知識; 5. 長期培養駐地人才及掌握市場的能力; 6. 責成相關公協會領軍拓銷埃及市場,並提供拓銷補助; 7. 提供中古車貨物稅補助,有助於提高中古車外銷之價格競爭力; 8. 與埃及政府商議改善簽證待遇或給予商務人士落地簽證之可行性; 9. 加強利用網路途徑,架設產品展示網站積極拓銷埃及市場。
(二) 業者商機: 1. 放眼中東地區及非洲地區廣大的內需市場,擴大出口種類; 2. 透過清真認證之推動,積極拓銷清真食品市場; 3. 利用埃及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與外資優惠規定,在埃及設立製造基地,以出口至內需市場及周邊FTA國家; 4. 發揮臺灣產業/產品優勢,建構海外行銷網路; 5. 積極參與貿協專業展; 6. 了解當地市場需求與消費習慣,慎選代理商及詳細規定代理商合約以避免糾紛; 7. 了解穆斯林傳統與工人特質以適當配置人力; 8. 利用埃及外資優惠規定,投資埃及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