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內容 石油不僅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原料,亦是全球金融交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故其價格波動、供應穩定攸關各國經濟安全核心利益。特別是我國有 97.84%能源均仰賴進口,特別是在 2012~2015 年間,臺灣對中東地區原油(Crude Oil)進口依存度高達八成以上,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卡達等國皆是我國原油與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主要供應來源國。
鑒於國際原油近期波動幅度擴大,西德州原油價格於 2014~2015 年跌幅達 47.6%,而 2016 年 2 月至 2016 年 6 月期間漲幅更高達 48.9%,此一油價劇烈波動現象不僅已對中東地區多國政經客觀情勢造成實質影響,亦凸顯國內有必要針對近年國際油價走勢與影響成因、國際油價波動對中東國家政經與外交影響,以及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增進與中東國家實質關係所帶來之機會與挑戰等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究,並據此研究成果研擬提升我國能源安全與增進和中東國家之實質關係及雙邊合作之具體策略規畫與作法建議,供政府決策之參考。
結論與政策建議
首先,論及油價在 2014~2015 年期間下跌之成因,係因美國頁岩氣技術成功商業化,且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之石油輸出國家為爭奪市場占有率大幅增產,惟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石油供過於求,市場供需失衡。另外,原油價格波動的原因包括:(1)金融面:美國聯準會多次調降有效利率以提振有效需求,但透過金融體系釋放之資金並未流入實體生產部門,市場利率偏低且游資過多,導致股市和期貨價格因熱錢流入而帶動大宗物資價格上漲;(2)政治面:中東地區地緣政治關係緊張、OPEC 與非 OPEC 國家間能否達成原油產量協議亦直接牽動國際油價走勢。
其次,就國際油價下跌對中東國家政經影響而言,經濟與貿易層面包括:(1)除少數資金較充裕及產業較多元化國家具較佳財政與因應能力外,其餘多數國家所受影響較大;(2)油價下跌並未顯著影響中東八國自國外進口所需品項,惟在出口原油總量變動不大之下,導致 2015 年各國出口總額相較於 2011 年產生 30%~70%跌幅,並發生鉅額貿易逆差。
至於,國際油價下跌對中東國家在政治與外交層面之影響則包括:(1)針對 GCC 國家而言,油價下跌使其必須縮減公共支出、提出改革計畫,不僅影響 GCC 國民生活,也對各國政治結構與社會穩定產生挑戰;(2)油價下跌使 GCC 國家經濟實力下滑,凸顯美國在區域事務地位與實力提升,亦使 GCC 各國對外政策趨同;(3)就伊朗而言,西方國家解除伊朗經濟制裁,有助於使其重返國際石油市場競爭;(4)就伊拉克而言,伊拉克原先內部族群、教派、經濟與伊斯蘭國動亂等問題不斷,油價下跌所帶來的財政危機,加劇社會動盪與對立,並提高社會與政治衝突之可能性。
第三,論及中東國家因應油價下跌之主要措施與對外合作關係發展,在經濟貿易層面包括:(1)因應油價下跌,中東國家紛紛採取減少支出、補貼方式因應,並實施產業多元化策略降低對石油之依賴,現階段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表現較佳;(2)中國大陸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在基礎設施、能源、金融等層面與中東主要國家合作,並與 GCC 國家進行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之談判;(3)美國在頁岩油成功商業化後對市場價格影響力提升,也使美國與中東在原油市場競爭加劇;(4)國際油價下跌後,日本、韓國、俄羅斯除持續協助中東各國進行基礎建設及產業多元化目標,並換取能源穩定供應,確保能源安全。
至於中東國家因應油價下跌之主要措施與對外合作關係發展,在政治外交層面則包括:
(1) 沙烏地阿拉伯持續推展產業多元化策略,並據以拓展對外關係,包括與中國大陸在「一架一路」架構下發展戰略對接;沙國與美國關係在外交與軍事上大致上仍維持緊密;就沙國與日本、韓國、俄羅斯關係而言,則持續在經貿、外交上合作;在區域內國家關係方面,沙國持續主導中東地緣政治與領導地位,並影響區域內國家對伊朗之立場。
(2)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油價下滑衝擊下,持續推展產業多元化戰略,並與中國大陸在「一帶一路」架構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美國軍事合作緊密,並共同維持區域穩定合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日本、韓國、俄羅斯關係方面,合作領域則從政治、經濟延伸到能源、人道救援、區域安全等;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區域內國家關係而言,其與沙國對伊朗態度有別,但對伊朗態度仍與沙國接近。
(3) 卡達亦持續推行產業多元化策略,並藉籌辦 2022 年世界盃足球賽提升區域影響力;卡達與中國大陸在「一帶一路」架構下發展戰略夥伴對接關係;卡達與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保持密切合作;至於卡達與日本、韓國、俄羅斯關係,則保持密切經貿合作;就卡達對區域內周邊國家之政治外交措施而言,其對伊朗態度比沙烏地阿拉伯溫和,並曾引起外交緊張。
(4) 科威特、阿曼、巴林在油價下滑衝擊之下,積極延續過去產業多元化政策;三國與中國大陸在「一帶一路」架構下發展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在三國對歐美關係方面,皆與美國保持密切軍事合作;就三國與日本、韓國、俄羅斯合作關係而言,領域則從能源、經貿、基礎建設到區域穩定皆有;論及三國對區域內國家之政治外交措施方面,對伊朗態度 強硬者為巴林,其次為科威特,態度較溫和者為阿曼。
(5) 伊朗面臨油價下滑衝擊時,主要藉由「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提升國際地位與政經影響力;就伊朗與中國大陸之雙邊合作而言,伊朗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美國、歐盟雖解除對伊朗之部分經濟制裁,但仍持審慎觀望態度;至於伊朗與日本、韓國、俄羅斯之合作,日本與韓國積極爭取伊朗經濟解除後之商機,而俄羅斯則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 支持伊朗者;論及伊朗與區域內國家合作關係,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東地緣政治呈現競爭關係。
(6) 伊拉克面臨油價下滑嚴重衝擊其財政收入與社會穩定,亦難以有清 楚一致的總體對外策略;伊拉克與中國大陸雙邊合作關係,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建立長程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就伊拉克與美國、歐盟關係而言,則歐美在財政、軍事、人道方面提供救援;至於伊拉克與日本、韓國、歐盟之合作,日本主要透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JICA)借貸予伊拉克;而韓國則因當地勞工人身安全受恐怖攻擊威脅之故,與伊拉克關係並不熱絡;俄羅斯則在巴格達設有指揮中心,與伊朗、敘利亞共享伊斯蘭國反恐情報;論及伊拉克對區域內國家政治外交合作,目前伊拉克難有一致對外政策,成為周邊國家試圖影響對象。
第四,關於油價下跌對我國增進與中東國家實質關係之影響,隨著我國燃氣發電比重從 2014 年第一季之 28%提升至 2016 年第二季之 37%,導致天然氣需求增加,穩定我國天然氣供應來源遂成為我國能源政策重要方針。由於美國頁岩氣成本較傳統天然氣成本更便宜,加上巴拿馬運河拓寬,未來自美國進口天然氣將更具經濟效益。
此外,論及油價下跌對我國與中東各國實質經貿關係之可能影響與挑戰,主要包括:
(1)中東各國產業活動與政府部門預算具密切關聯性,故在政府削減支出之際,中東各國購買力亦下滑,影響我國對當地部分產品之出口。(2)油價下跌使中東各國科研單位預算緊縮,且審慎評估資金用途,可能造成我國與各國兼雙邊合作計畫延遲。(3)受油價下跌影響,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並加深與中東國家連結,較不利我國進入中東市場與其競爭。(4)GCC 各國在財政壓力下,預期將提高與中國大陸洽簽 FTA 意願,若雙邊 FTA 簽署生效,將導致中東各國原本對我國進口之產品改自中國大陸進口。(5)油價下跌恐造成中東各國政局不穩,進而影響我國業者投資或拓展中東市場意願。
至於我國與中東關係,除自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進口石油,亦自卡達、阿曼進口天然氣,關係十分密切,茲就我國與中東國家雙邊實質外交互動分述如下:
(1)沙烏地阿拉伯:我國在當地設有代表處,並與沙烏地阿拉伯在投資、太陽能、課稅、技術合作等領域合作。
(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我國在當地設有代表處,除政府部門多次組團前往訪問,雙邊醫療服務貿易關係近年來亦趨緊密。
(3)卡達:我國當地相關事務由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處兼轄,國內包括李長榮化工、中油亦於當地卡達燃油添加劑公司有所投資。
(4)科威特:我國除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多次組團前往拓銷,資策會亦與科威特國家科學研究院密切合作,並帶領我國多家業者前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
(5)阿曼:我國與阿曼除常召開雙邊會議,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資策會亦與阿曼有合作。
(6)巴林:我國在當地設有代表處,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多次前往拓銷,國合會亦在當地推展多項計畫。
(7)伊朗: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多次籌組拓銷團訪問當地,而因應歐美解除伊朗經濟制裁,我國亦簡化伊朗人士來臺簽證辦理手續。(8)伊拉克:伊拉克秩序與政治迄今仍不穩定,對我國而言屬無邦交且不友好國家,當地相關事務由我國駐約旦代表處兼轄。
再者,關於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與中東國家實質外交關係所產生之影響,則包括:(1)中國大陸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建立與中東各國戰略夥伴對接關係意願,有可能壓縮我國於中東各國推展實質外交空間。(2)中東國家與中國大陸深化合作,中國大陸亦擬併購中東國家能源項目,是否影響我國與中東國家既有能源供應關係,值得後續觀察。(3)油價下滑促使中東各國加強吸引外資,包括阿曼、巴林、卡達、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皆簡化我國國人簽證申辦流程,有助我國深化與中東國家關係。(4)油價下滑使中東各國削減財政支出與社福補貼,恐升高社會動盪與民心對立風險,影響區域穩定,對我國在當地推動實質外交恐有不利影響。(5)歐美與伊朗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畫」協議,解除伊朗石油出口限制,有助我國分散採購石油來源國家,並進而推動對伊朗之實質外交關係。(6)伊拉克財政收入受油價下滑影響,使其難以負擔平定伊斯蘭國動亂之軍費,國內動盪情勢持續,近期內我國恐難以與其發展雙邊實質外交關係。
後,綜整本研究成果,並由總體策略面與具體執行面研提我國未來增 進與中東各國實質關係之可行政策建議如下:一、總體策略面: 首先,在短期內,因應中東各國推動產業多元化,我國可針對高附加價值農業技術、資通訊科技、金融、醫療等具利基之服務貿易項目擴大出口。同時,美國、歐盟逐步解除對伊朗之經濟制裁,我國可透過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德黑蘭台灣貿易中心持續蒐集當地市場資訊,並透過公協會訪問強化雙邊實質交流。此外,油價下跌使各國積極發展觀光項目、簡化我國人士簽證申辦手續,我國可藉文化與觀光交流強化雙邊實質往來,進而深化我國與中東國家之實質外交關係。
其次,在中長期方面,第一,我國可由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中建立互補性需求,爭取我國可掌握之商機。第二,有鑒於油價下跌可能造成各國局勢變化,我國宜以目前著力 深之杜拜為根據地,廣泛建立資訊及人脈網絡。第三,目前我國已有不少成功打入中東市場之成功案例,政府可持續輔導業者積極經營國外媒體通路,建立品牌行銷管道,以持續提升國家形象。第四,油價下滑導致國際原油賣方市場規則鬆動,我國可增進與中東國家在能源議題層面之合作。第五,鑒於我國國際處境特殊,短期內與 GCC 國家簽署 FTA 有其困難度,故需持續投入研發能量,並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強化我國產品與技術獨特性,藉此維持我國產品在中東市場之競爭力。第六,針對中東國家推動產業多元化,我國可鼓勵資通訊、新能源、石化等較具利基業者前往中東國家投資,以帶動國內相關下游廠商進駐,形成產業聚落。第七,我國可推動、洽簽投資保障與雙邊租稅協議,透過增進雙方了解與資訊公開,可降低雙方企業營運風險。
二、執行面:
首先,在短期內,我國可邀請中東各國重要專業人士來訪,加強其與我國合作意願。其次,因應中東國家來臺旅遊人數成長,我國可持續加強中東國家人士來臺簽證便利措施。再者,鑒於阿聯酋航空往返臺北與杜拜直飛航班已於 2016 年 5 月加大機型,我國應善用此交通便利優勢,提升我國與中東國家觀光及人員互訪交流意願與頻率。
後,低油價導致各國刪減社福支出,若因而造成局勢動盪,恐影響我國業者至中東發展意願,我國可持續辦理拓銷團,並促進雙邊公協會交流,以增進我國業者對當地市場之瞭解與商機掌握。
其次,在中長期方面,第一,我國在符合國際規範的前提下,可考慮加大對伊朗購油額度,提升臺灣能源安全。第二,我國可以「新南向政策」為基礎,持續輔導業者在印尼、馬來西亞取得清真認證,提升我國清真食品出口中東之競爭力。第三,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治安較伊拉克其餘地方安全,我國可考慮在當地設立商務辦事處。第四,卡達以靈活外交提升區域影響力見長,亦將舉辦世足賽,我國政府或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可在當地設立駐點,協助臺商布局。第五,我國可在現有資源與基礎上繼續培養國內阿拉伯語人才,並開設波斯語 課程或學程,以利我國推展與中東各國在雙邊學術文教上之實質交流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