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數十年間,電子業、精密器械業及機械設備業早已在台灣形成完整的產業聚落,但就現有的聚落發展概況來看,除了機械設備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朝向區域均衡發展外,台灣電子業及精密器械業均出現區域發展失衡的現象,不少南部聚落顯著衰退。
首先就台灣電子業來看,主計處的工商普查資料顯示,台灣電子業在 1980 年代已分別於南北兩個地區各自形成產業聚落,前者主要位於高雄縣市,後者則是座落在台北縣市、桃園縣及新竹市之間。然而,相較於北部電子業聚落在台北、桃園、新竹及苗栗之間蓬勃發展,高雄電子業聚落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並未跟上北部的腳步,除了在視聽電子產業的衰退程度遠大於北部地區外,高雄電子零組件業與電腦與資料儲存媒體業的成長幅度也遠不及北部地區,造成高雄電子業的成長力道不足,出現明顯的聚落衰退現象。
其次就台灣精密器械業來看,北、中、南三個地區在 1980 年代均已存在產業聚落,北部地區主要位於台北縣市及桃園縣,中部地區則是聚集在台中縣市,而南部地區則是以台南縣市為主要群聚地點。唯台灣精密器械業在北部及中部的發展顯著優於南部地區,其中,量測及控制設備業與醫療器械設備業集中在北部發展,以新北市及桃園縣為主要發展重鎮,而光學儀器及設備業則集中於大台中,形成一個相當具規模的產業聚落。相較之外,台南精密器械業聚落在鐘錶製造業大舉外移的同時,並未掌握量測及控制設備業的發展契機,加上光學儀器及設備業集中於中部聚落發展,導致該聚落失去成長動能。最後就機械設備業來看,台灣機械設備聚落在全台均衡發展,沒有區域分佈失衡的現象。北部聚落的分佈由台北縣市、桃園縣及新竹市擴散到新竹縣及苗栗縣,並且涵蓋更多台北縣及桃園縣的鄉鎮市區;中部聚落除了涵蓋更多台中縣及彰化縣的鄉鎮市區外,更進一步向苗栗縣擴散;南部聚落則呈現兩股群聚效應,一股是台南及高雄之間的群聚現象更為顯著,另一股則是嘉義縣市和雲林縣形成群聚現象。
台灣電子業的南消北長縱然和新竹科學園區、工研院及清、交大的設立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但高雄本身亦存在著根本性的問題,包括:(一)高雄現階段產業結構無法帶來成長動能,除了半導體封測有較為明顯的成長外,其他電子相關產業的發展明顯衰退;(二)高雄加工出口區的行政效率仍有改善空間,特別是加工區和地方政府在環保審查及外勞求才證明存在跨域治理的問題,對招商或是已進駐廠商產生相當大的困擾;(三)法人研究機構提供的協助有限;(四)學校單位提供的協助也有限,尤其南部大學在電子相關人才的培訓相對不足。
針對高雄電子業所面對的問題,相關政府單位可以從建立高雄電子業聚落在產、官、學、研的網絡連結,以及協助高雄電子業開拓「智慧型手持裝置」及「醫療電子」市場,以取得新成長動能等兩大策略方向著手。在建立高雄電子業產、官、學、研網絡連結方面,以加工出口主管機關來看,該機關應當要和地方政府首長建立常態性的溝通協調機制,並且定期舉行連結產、官、學、研的諮詢委員會;至於中央政府方面,除了可以提撥研發補助經費,供加工區推動產學合作之用外,將加工區的部份服務產業化,以及在法人研發機構的績效評估中納入地域性考量等,都是可行的做法。在協助高雄電子業開拓「智慧型手持裝置」及「醫療電子」市場方面,相關政府單位可以協助加工區內廠商,針對智慧型手持裝置的未來發展趨勢,共同開發關鍵零組件,或是協助高雄電子零組件廠商和高雄科學園區「生技醫療專區」內的醫療器材廠商進行共同開發。
就精密器械業來看,台南地區曾擁有相當規模的精密器械業聚落, 特別是光學儀器及設備業的廠商數在 1980 年代領先北部、新竹與台中地區甚多,換言之,若能促成台南光學儀器及設備業聚落邁向重建方向,將有助於重新結合長期累積之技術資源,提升在地傳統產業的技術層次,達到地區特色經濟發展之效果。唯台南現存與光學儀器及設備業較為相關的行業為眼鏡相關加工製程廠商以及眼鏡產業,加上台南是我國眼鏡製造業的集中地區,當地的眼鏡產業聚落亦因廠商外移而面臨衰退問題,目前也有廠商轉型之實際經驗,因此,在重建台南精密器械業聚落的探討中,本研究以台南眼鏡業作為探討對象。
根據研究發現台南眼鏡業面對的問題如下:(1)在政府政策方面,主要包括 SBIR 及業界科專等研發補助計畫不易申請、專利申請輔導不足、基層人力不足、租稅優惠缺乏及匯率控管等問題;(2)在企業經營策略方面,主要包括如何提升整體供應鏈的品質及配合度、如何將創新及設計等元素導入製程中、如何提升廠商海外共同參展的效益,以及如何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建立自有品牌通路等問題; (3)在學、研單位配合方面,主要包括法人研發單位支援不足、產學合作成效不彰及技職人才供應不足等問題;(4)在公協會方面,主要在制定產業規格或技術規範,以及提供市場及技術資訊上,沒有發揮應有的功效。針對台南眼鏡產業所面對的問題,相關政府單位可以從加強學研 單位對台南眼鏡產業聚落的協助,以及協助台南眼鏡產業引進新技術、新材質及工業設計,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等兩大策略方向著手。在加強學研單位對台南眼鏡產業聚落的協助方面,政府應強化台南地區學研機構的知識平台功能,獎勵廠商與學研機構共同舉辦專業技術研討會或管理課程。在協助台南眼鏡產業引進新技術、新材質及工業設計方面,建議政府相關單位設計一套漸進式申請補助專案的機制,以符合台南眼鏡廠商的需要,並協助提升南部學、研單位之研發能量及人才養成,以及朝強化公協會之功能等面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