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研究主旨是分析台灣廠商海外經營的現況、與我國產業發展之關係以及其面對轉型升級時在人才方面所遭遇到的課題,並探討台商在海外經營時人才運用上之現況與問題,同時檢討目前政府在人才國際化之相關策略。根據上述研究結果,並參酌他國經驗,研擬具體政策建議供政府決策之參考。
本計畫主要透過文獻分析、次級資料分析、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等方法,對相關議題進行研究。以下是本計畫主要研究發現: 一、海外投資的動機已逐漸由「成本考量」轉變成「市場擴張」,投資的區域也從早期鄰近的東南亞、大陸地區,到近年來積極赴美國及歐洲地區設點,甚至在遙遠的非洲、中東和中南美洲,都能看見台商的身影。
二、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金額自2002年起已大幅超過其他地區,2011年對大陸投資之金額為其他地區投資額的3.89倍,中國大陸顯然是近年來我國業者對外投資的主要地區。
三、「人才不足」是目前台商轉型升級時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海外台商積極進行升級、轉型之際,對高階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漸提高,如果政府能藉由人才國際化策略,提供企業海外經營所需之專技人才,不僅可以協助企業升級轉型,更能提供國人國際化的歷練,同時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四、雖然台商與台灣產業發展的關係仍待釐清,但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發現,海外設有據點且有人才需求之受訪企業中,其中有高達7成以上的受訪者願意晉用自台灣畢業並經政府職業訓練1年的人才;而「求職者」中亦有近七成者願意至海外工作。
五、新加坡透過鼓勵國民移民、出國留學、出國受訓、出國經商、出國工作(包括短期或週期性的就業)等多管齊下的方式,以推動國民「出國」,另也透過補貼企業的方式鼓勵企業培訓相關人才,藉以提升新加坡國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使其企業更具國際競爭能力。日本為能培養年輕人國際經驗與國際視野,則是透過海外實習制度培養國際化人才;而韓國則是著眼於整體性的規劃,將培育國際化/全球化人才、強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思維納入,透過跨部會協調與分工的機制,培養青年的國際化能力,都是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鏡的。
六、政府對於培育國際人才的相關策略與措施仍較著眼於人才延攬、國際交流等方面,在協助產業國際化的方式則多著眼於透過人才培訓班的方式進行輔導,至於協助台商升級轉型之際所面臨之人才斷層或人才短缺課題之相對應的政策,則稍嫌不足。
針對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政策建議: 一、將解決高階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納入既有台商輔導範圍; 二、善用同業公會的力量,協助海外企業培訓適切之台籍幹部; 三、建置媒合平台,協助台商僱用適切之台籍幹部; 四、將獎勵在職勞工自主學習對象擴及海外的台幹; 五、透過海外實習制度,協助國際化人才之養成; 六、強化及擴大「貿易人才培訓中心」(ITI)的輔導能量,協助台商國際化人才之養成; 七、將海外企業的人才供需情形列入政府相關調查; 八、政策需跨部會整合、規劃,才能達到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