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名人TALKS》關稅與川普的美國夢

  川普重返白宮後,以重建美國製造與公平貿易為核心訴求,全面推動高關稅政策,試圖重塑全球供應鏈、促進產業回流,實現「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國夢。然而此「關稅實驗」迄今並未帶來製造業復甦,反而使美國陷入高物價與成長放緩的困境。

  在經濟表現不佳背景下,川普民意支持度進一步下滑。美國社會原已深陷兩極對立,川普即便在上任初期,支持度也僅維持在五成左右。自推行高關稅政策以來,其支持度明顯下跌,民眾普遍認為美國尚未受惠於產業回流,反而先承受物價上漲與生活成本攀升的壓力;當前川普的整體支持率已降至約四成,即使在共和黨內部,支持基礎也出現鬆動,特別是整體不支持川普的比例,已超過支持逾十個百分點,顯示美國社會對其經濟治理能力的信任正快速流失,對川普是一嚴重警訊。

  美國經濟雖尚未陷入衰退,但已步入高成本、低成長動能的狀態。二○二五年經濟成長率仍維持約百分之二,然而主要仰賴短期消費與政府支出支撐,企業投資與製造業復甦乏力,就業市場亦未出現明顯改善,更遑論預期中的產業回流。貿易與產業政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削弱企業信心,使外資投資意願下降,加劇美國經濟的疲態。

  儘管如此,川普仍堅信關稅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川普認為關稅不僅是政策工具,更是「矯正世界對美國不公」的體現,亦迎合勞工階層對工作機會外流的不滿。關稅也是川普外交談判重要籌碼,用以迫使貿易夥伴作出讓步;關稅也是民粹動員工具,有助於塑造川普「強勢領導者」的形象,並凝聚特定產業與選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關稅已被納入美國地緣戰略操作,成為「經濟武器化」的一環,主要用以制衡中國大陸崛起。

  川普政府雖在對外關稅談判中與多國達成協議,卻普遍欠缺推動機制與配套措施,使得談判速度遠超過落地執行的能力。許多國家基於外交壓力作出的承諾,往往需經過國內立法及相關程序,而非美國單方面即可實現;這使得川普欲以談判換取實現「美國夢」,大多仍停留在談判桌上的「紙面成果」,而無法真正開花結果。

  整體而言,川普關稅政策早已超越單純經濟手段,成為政治語言與意識形態的象徵,用以彰顯主權並全力對抗全球化浪潮。然而當政策成本逐步顯現、社會不滿情緒持續蔓延下,此種「以衝突為動力」的經濟民族主義究竟能否振興美國?或只是使國家陷入自我孤立與內部分裂的困局?仍存有不少爭議。

  川普的「美國夢」似乎正被他親手築起的關稅高牆所困。這場鋪天蓋地的關稅政策最終能推行到何種程度?又將如何重塑全球經貿秩序?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作者: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2025-11-21 00:2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