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輝:台灣問題 川習會的談判籌碼

川普將於月底在韓國慶州APEC峰會與習近平見面並舉行川習會。在川習會之前,川普預計本週先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協峰會並與李強會面。美中代表團則在馬來西亞進行新一輪磋商,討論川普所提三項要求:稀土、芬太尼與大豆。

針對這個問題,日本智庫「丸紅經濟研究所」華盛頓辦公室日前發布《美中交易外交的命運:貿易談判背後的台灣與烏克蘭方程式》報告指出,川普的談判目標與習近平盤算,指出川習會的美中交易主軸將以貿易互讓為主,而安全議題將圍繞台灣展開。

川習會預料將圍繞貿易議題,包括關稅、農產品與稀土出口管制等進行談判。川普一貫奉行「交易式外交」,強調具體成果與快速妥協。從他在阿拉斯加與普丁峰會可見,外交成敗與否,取決於能否在短時間內兌現明顯可見成就。烏克蘭戰爭正是川普下一張「和平外交牌」,但前提是對中國施壓迫使北京對俄國採取更明確立場。

而北京的交換條件,很可能就是美國對台政策進行「調整」。只需美方聲明「反對台獨」取代原先「不支持台獨」,便足以在國際輿論與台美互信投下震撼彈。川普為了換取中國的採購承諾、投資保證以及在芬太尼等領域合作,或將台灣視為可操作「戰術籌碼」。

美國在台協會(AIT)官方在9月回覆媒體時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後又獲國務院背書,與北京「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場尖銳對立。若此時美方改為「反對台獨」,不僅可修正對台傾斜印象,也等於將「一中政策」更靠近「一中原則」,意味台灣可能成為川習會的交易籌碼。

習近平的盤算並不急於實現統一,而是希望透過逐步蠶食方式,在任內營造「統一有進展」氛圍。他深知川普輕意識形態重交易特質,是操縱「台灣牌」絕佳時機。中國可在貿易上適度讓利,例如以擴大黃豆與波音客機採購作為交換條件,要求美國對台降低軍售層級、限縮過境規格或弱化國際支持。事實上,川普政府疑似下令降低對台外交與軍事互動層級,使4億美元軍事援助案暫緩。這些事件堆疊讓民間產生「台灣是否再度被出賣」恐懼情緒,與當年1979年台美斷交歷史記憶產生共鳴。

綜上所述,川普用稀土與大豆做槓桿,以芬太尼為道德議題進行包裝,實際上是在重新劃定美中權力邊界。而北京則以「平等互惠」回應,顯示雙方皆意識到對抗難以為繼,卻又不願率先讓步。在這場交易式外交背後,川普盤算的不僅是關稅或農產品,而是「誰定規則」。他試圖以貿易為起點,推動重組全球新經濟秩序,而中國若不在此輪談判展現靈活,川習會恐將不再只是禮貌性會晤,而將成為新冷戰架構的制度性分水嶺。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廖明輝
資料來源:2025/10/22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