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惠:金融趨勢-金融質變在即

世界局勢並不駐留原處,觀乎人類千百年歷史,強弱易位,滄海桑田,本無常態。然而,今年變局尤劇,自從美國上任了一位高喊美國偉大的總統,揮刀拔劍砍向各國,刀刀見血,世界瞬時變形,新的經貿格局、政治版圖、工作模式,無不被逼重塑。一向變化最快的金融世界,自是搶在其他領域布局明確化之前,率先跳出原先格局。昔日的舊有金融記憶,已不足以闡釋當前與未來情境,來勢洶洶的浪潮正在塗繪一項項金融質變。

一項明顯的金融質變訊息,來自於沸沸揚揚的加密貨幣,挑戰現有的交易媒介型態。回顧交易媒介的進展歷史,已發生過數度質變,溯自早期物物交易,轉變成金屬貨幣,發展成信用貨幣。從20世紀進入21世紀以來,數位貨幣、虛擬貨幣抬頭,2009年比特幣問世,各式加密貨幣隨之出爐。今年美國立法加持穩定幣,擬與美元及美債連結,廣泛用於交易、清算與跨境支付。不少國家也陸續跟進,探索央行發行數位貨幣及穩定幣的可行性。這些新潮交易模式,已超脫傳統金融範疇。

另一項金融質變,乃是國際間資金匯兌的多元趨勢。原來對美元霸權已有國際質疑聲浪,但難有其他貨幣能夠取而代之。今年川普鋪天蓋地的對等關稅刺痛了各國要害,一群氣得跳腳的國家彼此取暖,加速國際匯兌分區結盟的速度。金磚國家曾已討論貨幣結盟議題,中國、俄國也有布局搶占灘頭之意,近來若干協議陸續曝光。預見國際間多元貨幣匯兌模式,將分區步步擴增地盤。

國際股匯市資金挪移行蹤,也出現區域重劃與產業消長的變化。當川普的對等關稅首度於4月2日面世之際,全球股市倏忽大跌,全盤皆墨。然而今年從春雷敲響到秋風起兮,美國一次次端出爭議措施,市場反應漸次降低強度,甚至有了抗體,重作配置。新興市場表現亮眼,台灣股市市值更超車德國,亮眼的AI神話搶走了其他行業的舞台。國際資金在不同國家、地區、產業的配置,正快速流轉找尋新的天空。

貨幣政策的角色,在2020新冠疫情期間已有了質變,未來不排除尚有質變壓力。當疫情重挫經濟,多國央行以振興景氣為念,無暇顧及幣值穩定,採用了強力寬鬆政策,配合財政支出廣發貨幣。迨2022年,無可避免的通膨來臨,遂而大幅升息。川普上任,即罔顧央行獨立性,數度喊話要求聯準會大幅降息,等不及明年5月動用人事權更換聯準會主席,今年先對理事成員找碴撤職。總統明目張膽的干預,已讓聯準會獨立性與專業性有了雜質。

金融質變在即,問題也將緊隨而至,須作釐清梳理。由於新科技具神秘色彩,眾人多不熟識葫蘆奧妙,金融主管及金融業者更需加強認知。種種問題,環環相扣。金融體系的質變,從交易媒介結構裂解、國際交易主權貨幣多元、資金挪移重作布局、央行貨幣政策角色易動,以及潛在的質變跡象,已一步步形塑。到底在未來變局中,吾人可立足何處,取決於今日的築基之擇。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前金管會委員楊雅惠
資料來源:2025/10/03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