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儷容:《名家觀點》川普兩大財經政策的長短期效應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推出諸多政策。本文將聚焦分析川普之關稅政策與降低財政赤字,此兩大政策之正負及短長期經濟效應。

首先,不論是手段還是目的,在川普眼中,提高關稅似乎是萬能丹。透過提高進口關稅,川普意在迫使原先志在美國市場之外國企業投資美國,但事實上,關稅增加卻也提高了在美國設立據點之成本,對此,已有美國企業表示,在進口關稅上升以至於成本大增之情況下,將移往其他國家營運。

英國金融時報在分析相關數據後指出,截至202411月的過去一年內,美國吸引、已宣布外國直接投資(FDI)新計畫的全球占比提高到14.3%,高於2023年的11.6%,主要受到消費者需求熱絡與美國政府獎勵措施的提振。惟要注意的是,美國「經濟評議會」(Conference Board)近來指出,美國消費者信心在20252月暴跌7個百分點,創三年半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該組織報告指稱,受訪者表達出對通膨的擔憂,提到貿易和關稅的人數顯著增加。

以上是提高關稅之短期經濟效應,長期效應則是各國被迫選擇繞開美國,故減縮了美國本身的國際經貿空間,且幫助了中國拓展全球貿易勢力範疇。

其次,川普為降低美國高聳之財政赤字以降低美國破產可能,攜手馬斯克,透過DOGE大幅裁員。20251月上旬,英國長期借款成本飆升、英鎊下跌,引發金融界對於英國1976年債務危機夢魘會否再現之憂慮。1976年英國因巨額財政和貿易赤字使該國陷入危機,並迫使英國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尋求39億美元的貸款救助。目前美國政府債務超過36兆美元,有類似情形之美國,有可能會遭遇與英國同樣之窘境,此即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成立及馬斯克無情砍向公務員之理由。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和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主席表示,美國日益嚴重的政治和財政失衡,將威脅美元之國際地位。其認為,美元強勢最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若這種情況開始分崩離析,去美元化的警鐘就會響起:這些因素包含政府支出和負債失控、聯準會的獨立性受限、貿易保護主義升高。筆者認為,更有甚者,川普在外交上到處樹敵,以後可能會遭致各方反撲,不排除引發反美乃至於去美元化熱潮之可能性。

為降低美國政府債務,DOGE大裁員固有其合理性,且放寬管制,讓人民自由發揮;但其一切向錢看,忽略了很多保持美國長期以來多方面實力的層面。如現今美國禽流感及流感大流行,但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CDCNIH等機構共裁撤5,200人,削弱了公共衛生研究與疫情應對能力。另須注意,降低政府支出或有利降低美國政府債務,但理論上會直接拉低美國短期經濟表現,如上所述也將影響美國人民福祉與長期經濟實力。

須提出的是,川普同時祭出減稅政策,此將不利降低財政赤字;即使減稅有刺激企業投資之效,但是否可藉此抵銷減稅對政府赤字之負面影響,仍在未定之天。

對於與美國經貿關係密切的我國,川普政策的短多長空,也將會帶來若干機會與衝擊,如赴美投資布局、美國經濟之變化將影響我國對美出口,及美債潛在危機對持有美債的投資人之影響,須加以關注。

經濟學告訴我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川普雖是在努力執行他的競選諾言,很多看似短期為美國好,卻須付出太多長期代價。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儷容
資料來源:
2025-03-06/經濟日報/A4/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