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下,各國檢視由WTO秘書處對中國大陸貿易政策檢討的報告,會議上中國大陸與美國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美國指出中國大陸自從2001年加入WTO以來,原本期望可以加速改革,經貿體制符合WTO規範。但是中國大陸並沒有朝向市場經濟方向改進,反而在過去20多年,中國大陸政府干預無所不在,近年來甚至是變本加厲,更脫離市場經濟。而且伴隨中國大陸政府介入程度加深,以及經濟規模擴大,對世界貿易秩序破壞性也愈強,對各國企業及勞工損害也更大;美國甚至以掠奪性(predatory),來形容此種偏離市場自由競爭的行為。
美國也強力譴責中國大陸對產業過度且不透明補貼、市場進入及投資限制、對於外國企業歧視性措施、侵犯智慧財產權,以及其他不公平貿易行為。外國是同時與中國政府及大陸企業競爭,幾乎不可能取得優勢。
此不公平模式造就中國大陸產品具有絕對成本優勢,再加上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低迷,無法吸納所有產出。所以在生產過剩下,中國大陸產品憑藉成本優勢低價行銷全球,美國甚至以中國衝擊2.0(China Shock 2.0)來形容此一現象。
中國大陸則強力反駁,除了否認有違反國際規範的行為外,也認為中國大陸將超過國內需求產品出口,不但反應國際產業分工,也符合國際貿易法則,但卻受到美國違反國際貿易規範的經貿制裁。中國大陸並以美國對中國出口電動車強徵額外關稅為例,反擊美國不但違反WTO規範,也抹煞中國大陸出口電動車,有助於加速汰換燃油車,對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貢獻。
美國也直指中國大陸除了在高科技領域,與先進國家不公平競爭外;在成熟產業方面,其低價產品更是挾政府補貼而席捲全球,對開發中國家造成莫大損害。美國甚至以過早去工業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來形容此一現象。意思是說這些開發中國家在工業化的過程當中,所得尚未提升,還未享受到工業化的利益,已經被中國大陸所打趴,中國大陸要為這些開發中國家經濟無法升級,負最大的責任。
總之,美國把全世界目前經貿的亂象,經濟的失序,幾乎全部歸咎於中國大陸。大陸也不甘示弱,反擊美國在檢討中國大陸之前,應該自己先照照鏡子,看看本身有多少不符合國際規範措施,對世界經濟成長阻礙有多大,用詞之犀利,也屬罕見。
WTO雖然規定每個會員都有接受貿易政策檢討的義務,但此會議並沒有約束力;美國也不期望WTO可以駕馭中國大陸,只是藉對中國大陸貿易政策檢討的會議,除了宣洩對大陸強烈不滿,也展現未來對大陸反制的決心。
對中國大陸經貿政策立場,將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焦點,未來若是民主黨延續執政,美國仍會維持制裁大陸不公平貿易行為,而且預期強度高於拜登時期。
倘若川普勝選,預見美國更將無視WTO機制,會採取更激烈的制裁方式,而且更加全面性。例如對所有進口大陸產品課懲罰性關稅,以及抑制中國大陸所有技術擴張等方式。
總體而言,美、中不但經貿摩擦節節升高,對於經貿政策的看法,以及理論的詮釋,更是南轅北轍,幾乎毫無交集。所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引爆點,美中經貿對抗將會綿延無止盡。
作 者:劉大年 /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 A4版 / 焦點 /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