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儷容:《名人觀點》發展金融科技 政府加把勁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上任後首赴立法院財委會做業務報告,表示新金管會工作重點將朝向建立「安全」與「發展」並進的新金融市場;並將在金管會內增設「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處」,以強化金融科技發展、促進創新實驗與業務試辦。

迄今,台灣的金融科技發展落後世界各國。根據世界上第一個針對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和生態系統的即時排名和指數Findexable,我國在2020及2021年於金融科技FinTech的排名分別為50及35名。

該指數使用 11,000 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專有數據集,並通過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網絡,幫助投資者、創新者和機構了解金融科技在全球的發展,很多媒體引用此一數據。可惜之後不見其持續追蹤。

另外,根據倫敦金融城GFCI(Global Financial Center Index)每半年針對約百個城市進行之評比,在其中的次指標FinTech中,台北最差曾於2023年3月掉到第90名,可謂慘烈!雖說2024年3月回升至66名,惟仍相當不理想。

GFCI中的FinTech指標由九項因素組成,其中又以個人及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能力和ICT相關基礎設施這兩大要素為主要參考依據。而FinTech的使用場景則為大數據分析以及支付相關系統兩大領域。

以我國ICT設施及金融普及已達相當水準來看,我國或許是受到以上兩大領域表現不佳而拖累排名;如台灣的非現金支付消費比重目前約為64%,相較南韓與中國大陸在2021年即達八成以上,仍有距離。

我國金融科技表現落後,業者咸認主因在於政策不重視金融科技發展。金融科技係世界各國全力發展的前瞻產業,占比最高的為電子支付、P2P借貸、虛擬資產、監理科技。不只日、英、美、星、澳洲、以色列等先進國家,許多開發中國家如印度、肯亞、印尼無不也將發展金融科技列為重要政策。

在我國,行政院曾於2023年底指示金管會研究設立「金融科技局」,與現有銀行局、保險局、證期局、檢查局同為平行單位。而上述有待建立之「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處」,在層級上顯然低於原先各界期待之「金融科技局」;雖說降低層級因較不用處理組織修法調整事宜,固可加快推動腳步,惟自其名稱來看,顯然此一新單位並未集中在金融科技上。

此外聽聞金管會已針對「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即我國於2018年推出之金融監理沙盒法案,進行沙盒落地之相關修法與精進。此一方向確實切中重點,但因金融科技業者本身,迄今仍非金管會納管對象,若未來入沙盒進行試驗者還是以與傳統金融業者有關者為主,則仍有相當盲點。

另以民間借貸為例,金管會已訂定「網路借貸平臺業務事業指導原則」,作為平台業者辦理業務、金融機構與平台業者業務往來及消費者判斷選擇往來平台之參考。金管會也預計在明年6月提出虛擬資產專法草案。

不過,先進國如英、澳早已將P2P業者納管。金管會應考慮為網路借貸平台及虛擬資產等業者訂定證照制度。至於強度可如專家提倡的「有限執照」制,就最低資本額、平台風險管理、消費者保護、資訊揭露、資金安全等面向設定合適門檻及規範。

如前所述,金管會推出「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處」,是為強化金融科技發展、促進創新實驗與業務試辦。期待在推動過程中,能更加著重原先欠缺之金融科技創新,尤其是日後在KPI之計算上,應將金融科技加強成果與金融市場原本即需加強處,詳加區分,不能混沌充數。

作  者:王儷容/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A4版/焦點/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