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出售6成中國股權 學者批動作太慢輸台商

星巴克4日拍板定案,同意將中國60%的股份出售給「博裕資本」,成交金額達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36億元)。學者分析,這是受到中國內需持續惡化和市場內卷的影響所致,但也認為,比起許多台商早已撤出中國,轉投資布局北美市場了,星巴克的動作實在太慢。

星巴克40億美金出售6成中國股權

星巴克出售中國股權的消息近來甚囂塵上,直到4日終於正式敲定,同意以40億美元的企業估值,將中國6成的股權,出售給博裕資本,以期改善中國市場的經營狀况。

經濟低迷內需不振 高價星巴克遭平價瑞幸血洗

回顧星巴克從1999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市開始,至今已在中國擁有約8000家的門市,但歷經川普掀起的美中貿易戰、和疫情封控的無情洗禮,星巴克的營收開始迎來逆風,尤其兩年前,面臨中國咖啡龍頭─瑞幸咖啡,以不到1/3的價格挑戰市場,不僅讓星巴克失去了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店的寶座,市占率更從2019年的34%掉到去年的14%。

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蔡明芳分析,星巴克出售中國股權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內需持續惡化,讓中國民眾消費不得不降級,才使得瑞幸咖啡有機可乘,大舉攻占市場,打得星巴克根本難以招架。

他說:『就是在中國十四五規劃的最後這幾年裡面,中國的生產者的物價指數,就是他們的PPI到9月為止,已經連續3年衰退,就是36個月的衰退,我的5年計劃裡面,甚至我還沒到5年計劃結束,我在這4年的計劃裡面,我有3年的生產者物價指數是在衰退的,我在2023年、在2024年到2025年,我的青年失業率都是在二位數以上的一個失業率的成長,這樣一個內需環境,我怎麼樣去支援星巴克可以持續提高他的銷售量,我想這是不可能。』

盼與博裕合資轉型 學者分析只是避險策略

而根據雙方協議,星巴克將與博裕資本成立合資企業,星巴克仍將保留合資企業的40%股權,並繼續持有品牌和知識產權,授權予合資企業使用,外界一般認為,星巴克和博裕的合作,標誌著星巴克在中國經營超過26年後的策略轉型,希望透過博裕在本土市場的專業經驗,推動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擴張。

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卻不看好,認為這只不過是雙方的一種避險策略。

他說:『星巴克的做法,我可以叫做避險,就是他兩邊都押寶,就是我也撤,我撤投降數一半嘛,我先撤一半,留一半在裡面的概念,所以就變成一個光譜的完全撤,跟完全的持續堅持在裡面,可以看到完全持續堅持在裡面的外商是越來越少,買保險的人仍然會有。』

 比起台商退出中國市場 星巴克交易來得太慢

儘管如此,蔡明芳仍認為,比起許多像瓦城、八方雲集等台商企業早已退出中國,轉向北美市場布局發展,星巴克這次交易顯得動作實在太慢。

他說:『就是說不管是85度C也好,或瓦城也好,或像鼎泰豐或像八方雲集 這些廠商其實都慢慢的停止在中國的營業,或是撤出中國了,所以這其實是一個趨勢,而且剛剛你講到一個重點,就是產業從中國要移到美國去,目前這個趨勢是非常明確的,對於台灣的廠商目前的啟示會是什麼?我覺得這個啟示其實已經蠻明顯的,或者是台灣的廠商動得其實比美國星巴克還來得快,就是中國這個市場確實是慢慢的在萎縮,除非你真的可以做到中國內需市場,那要嘛你就是在中國離不開的,否則這些廠商可以離開的都當然盡量離開。』

川普2.0讓北美及歐洲市場未來可期

事實上,中國從新冠疫情開始,對於餐飲業有許多封控措施,導致餐飲業經營困難。以台灣「鍋貼霸主」八方雲集為例,10多年前進軍中國開出超過百家的門市,卻因內需疲軟,決定將市場轉移至美國,目前已經在美國開店超過10家。

 而王國臣也認為,台商對市場的敏銳高相當高,因此跑得非常快,像北美市場在川普2.0大力推動企業赴美投資的背景下,確實相當被看好。另外,在美國對等關稅,希望平衡貿易逆差或順差的情況下,美元地位一定會走弱,相對地歐元的角色會更加突出,這也讓歐洲市場未來可期。

中國市場還有救?星巴克交易恐再次敲響警鐘

至於中國市場還有沒有救?王國臣並不樂觀,因為他觀察到,中國失業保險的支付,大概已經超過10個月都是兩位數,甚至二字頭的成長,也就是20%以上的成長,而這些有能力繳失業保險的,大多數是中產階級,而現在失業保險支付這麼快速成長,代表著中產階級在面臨嚴重的裁員跟失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能夠消費高檔咖啡或者是餐飲的群眾,會更急劇的萎縮,而星巴克的這場交易似乎只是為中國市場再次敲響了警鐘。

資料來源:央廣
2025-11-05 15:55(11-05 16:39更新
撰稿編輯:程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