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健保補充保費制度變革,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5日表示,單筆就源繳納改為年度結算的好處是,可避免有心人透過拆單避繳,但如此做法的行政成本勢必惠提高;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所得稅原本就有一部分用於補貼健保,補充保費可能導致高所得者被重複課稅。
連賢明指出,健保補充保費從本來單筆計算,改為年度結算,是合理的方向,因為單筆計算易產生漏洞,例如,透過拆單降低單筆所得,來規避相關的費用,年度結算則類似歸戶的概念,可以讓有相關收入的人無所遁形,不容易規劃避稅;不過他也提醒,如此作法的年度結算行政成本,勢必會高於單筆就源課稅。
吳大任則表示,現行健保保費收取的設計方式,原本就和所得有關,加上高所得者的所得稅率也相對為高,如果再就全年利息、股和和租金等收入,計算課徵補充保費,等於這些高所得族群被被重複課稅,一頭牛被剝好幾層的皮,未必真的公平。
他還說,健保費事實上類似保險制度,應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考量社福和量能課稅原則,支付較多健保費和補充保費者,未必是使用頻率高的人,整體健保財務還是必須同時考量收支,類似本次補充保費制度調整,影響的人數眾多,有可能引發民怨。
吳大任表示,所得稅是針對高所得者適用較高的稅率,加上有部分用來補貼健保,針對同一族群與其重複課稅,不如思考是不是用直接拉高所得稅的稅率解決,但這部分須通盤考量。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傅沁怡/台北報導
202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