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在中國熱賣 專家剖析背後原因

iPhone 17系列9月19日在中國大陸開售,行情火爆,Apple旗艦店大排長龍,有黃牛最高加價1500元(人民幣,下同)收購現貨,一些華為支持者變身「果粉」。在中共當局長期的民族主義宣傳和近年中國經濟下行、消費降級之下,iPhone 17在中國大陸熱銷的真相是什麼?

iPhone 17在中國熱賣 華為支持者變身「果粉」

9月19日上午,iPhone 17系列正式開售,首批在官網預定付款的用戶可憑藉身分證到蘋果官方旗艦店取貨。據悉,後期在蘋果官網預定的用戶要等到10月中下旬才能拿到手機。

多家陸媒報導,19日,北京三里屯和上海南京東路的蘋果門店外一大早就排起長龍。一些排隊的消費者表示,主要是因為看中了本次升級的影像功能。同時,一些老用戶表示,今年價格沒變但配置升級,值得換機。

在蘋果官方旗艦店門口,除了取手機的用戶外,還有部分拿著多台iPhone 17 Pro及Max的黃牛等在門口,數量比去年要多得多。陸媒報導,今年256G版的iPhone Pro Max最吃香,黃牛願意加價500~600元購買,其它的版本則多為100~200元。針對橙色iPhone 17 Pro Max的512GB和1T兩個不同儲存空間版本,黃牛則分別加價1000元和1500元。

有民眾凌晨2點坐車出門,從常州到上海來,想第一時間拿到iPhone。除了前來提貨的「果粉」外,還有不少消費者前來體驗新機。

蘋果北京三里屯旗艦店開售後不久,門店內的所有iPhone 17系列的現貨均告售罄。

中國電商平台京東數據則顯示,iPhone 17系列預售首分鐘下單量即超越去年的iPhone 16全日總量。

在中共當局長期的民族主義洗腦及反美宣傳之下,不少大陸民眾熱衷買國產,支持華為。但如今許多人轉向了。部分消費者視此次iPhone 17推出為首次轉投蘋果陣營的契機。

根據CNBC報導,北京三里屯蘋果旗艦店於開賣當日凌晨即有人排隊。一名劉姓顧客表示,其自週四(18日)晚間11點起等候,只為搶購iPhone 17 Pro Max。他表示,新款配色與散熱設計令他相當期待,並坦言自己已從華為用戶轉為蘋果擁護者。

另一位楊姓顧客則從小米轉用蘋果,理由是偏好iPhone的操作系統與整體體驗。他認為,今年將有不少中國消費者因蘋果新機功能升級與儲存容量擴大,首次選擇購買iPhone,成為「果粉」。

為何買蘋果?年輕人說:不想被共產黨監控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對大紀元表示,分析iPhone 17行情火爆,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國產手機,尤其華為的定價,並沒有比iPhone低太多,過去幾年大陸國產機靠著小粉紅或者所謂愛國主義在支持這個售價,但他們的售後服務沒有外國的好,網上有不少負面反饋。

王國臣說,另外,大陸國產的手機配備不夠好,尤其是在手機芯片受到美國管制之後,大陸國產芯片的效能和產品品質也受制約。「歷經兩三年的愛國主義刺激,人們回歸理性去排隊買iPhone,即便會有一些限制,可是各個方面的性價比依然是超過華為的。」

北京年輕白領晨峰(化名)對大紀元表示,他昨天(19日)問了一些年輕人,大家認為買一個iPhone新手機,是為數不多的享受,特別是在中國目前這種政治和經濟環境下,「誰也不想被共產黨監控,就是這個原因。」

晨峰說,基本都是一些名校的年輕人去買,人大、清華的學生都有,大家覺得技術肯定是美國好,華為推出了全新的AI系統要向OpenAI宣戰,但華為再厲害,還是在中共自己的技術層面發展。「這些頂尖學府的學生,還有一些科技人士,他們都覺得中國這個東西不太好,國家非要去吹捧。」

原黑龍江某地一家電信公司的經理胡德成對大紀元表示,蘋果生產鏈在中國本土製造,受關稅影響不大,價格更合理。儘管中共大力推廣其國產手機品牌,通過愛國主義營銷和一些花俏的賣點,短暫搶占了一點份額,但iPhone 17的創新設計,更薄的機身、更長的電池續航以及增強的AI功能,這些升級直接吸引了中高端用戶群。

胡德成說,受中共審查政策影響,蘋果AI功能和許多國際App無法下載或使用。中國消費者仍願意購買iPhone 17,還因為蘋果在中國被視為奢侈品和品質標誌,蘋果手機成為「面子工程」。

王國臣認為,在中共這種專制環境下,即便是用iPhone,中共還是有辦法植入一些間諜程式來監控民眾的行動。所以不管是買國產手機或是買iPhone都是一樣的結果。但對於中國的民眾來講沒有更多選擇。

王國臣還表示,最近中國在廁所裡也出現反共標語,年輕人正從不同方面抵制所謂的愛國主義。蘋果手機熱銷,本身也是一種反愛國主義的消極行為。

中國年輕人消費力還很強?

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民眾消費降級,這與中國年輕人排隊買iPhone形成反差。

晨峰對大紀元說,近年官方為了拉動消費,推動國家補貼政策,手機也是國家補助的主要領域之一,「如果沒有國家補助,大家不會買」。

據陸媒報導,近幾年,iPhone新機發布已成為京東、天貓、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平台競相角逐的預售大戰。

9月12日晚上8點,除了蘋果官網外,京東Apple產品自營旗艦店、天貓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及拼多多百億補貼平台都同步啟動了支付預售模式。用戶在蘋果官網、京東Apple產品自營旗艦店和天貓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都需要按照iPhone17系列的原價支付預購,部分地區的用戶如果在京東選購iPhone 17中的256GB版本(價格5999元),可以享受500元的國家補貼。而在拼多多百億補貼上預定iPhone 17系列,最高可以便宜1000元,每個用戶限購一件,9月27日前發貨。

晨峰表示,各家電商都自己貼了錢去打價格戰。「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消費者還是願意買iPhone17,一方面是價格,再一個就是它的安全保密係數。」

不過,晨峰表示,現在人們的消費力比往年其實差很多。大家手裡沒那麼多錢,買手機畢竟是花個小錢,現在官方希望大家去花大錢,要買房買車買家電,人們就做不到了。

王國臣表示,消費者排隊買iPhone,給人第一個反應就是他們還是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也不能單用iPhone熱賣來看整個消費。因為iPhone也不是每個月都出新機,這些人可能存了很久的錢或者跟父母、祖父母商議很久才獲撥款去買一個iPhone。

他認為,消費者從買華為手機轉向iPhone,反倒說明大陸民眾無法像過去那樣純粹為了所謂愛國主義才去買國貨,某種程度這也是一種消費降級。

胡德成也認為,整體而言,中國經濟下行,失業率高,民眾消費信心不足,更願意存錢而非去消費。

責任編輯:林琮文
大紀元2025年09月20日訊
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