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專任助研究員王國臣26日指,大陸經濟衰退與金融風險拉升,疊加全球供應鏈重組,加速兩岸經貿疏離。鑑於經濟脅迫無效,北京當局恐更加施以武力恫嚇,尤其台灣未來若加入到美國「關稅泡泡」,這是台灣後續需嚴加注意的。
王國臣26日下午受邀在政大東亞研究所作「美中經貿衝突與中國經濟前瞻」專題演講時表示,兩岸的進出口貨物貿易已在下降,不論是工作、旅遊、陸客來台或是居留也都在下降。隨著兩岸持續的脫鉤,台灣跟台商的重要性就愈發下降,長遠來看台灣需要多加注意。
王國臣提醒,大陸近來不斷透過經濟脅迫的施壓,使台灣民眾到大陸投資。而這與馬英久、胡錦濤時期不同。現階段,北京冀透過經濟脅迫,削減台灣對大陸貨貿。大陸輔以投資獎勵,誘使台企赴陸設廠投資,加強對台灣民眾政治認同的控制。
「台灣民眾從台灣賣過去價格貴,但如果直接在大陸投資就是當地價」。大陸以此達到窮台、直接控制的目的,此做法能「加速兩岸經貿脫鉤與疏離」。
在投資方面,王國臣表示,台灣對大陸直接投資從2017年的87.4億美元降至2024年的36.5億美元。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台商陸陸續續返台,甚至不少上市公司還把在大陸的錢匯回台灣,所以台商透過各種方法都在移轉。同時,在台人民幣業務也同步萎縮。大陸經濟衰退與金融風險攀升,不只消減台灣金融機構投放意外,且吸引台灣的力道會會逐漸下降。
至於談及台灣的未來,王國臣認為,民主價值將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組成因素。台灣的各項國際評比優異。經濟自由度、政府效能與數位競爭力,擠進全球前十。人才競爭力、政府清廉、民主自由與外資信心,同樣表現不俗。惟中共武力威脅,拖累台灣和平。大陸因網路管制或制度分隔,造成其與各國不公平競爭。接下來,如何把民主供應鏈共富起來是重要關鍵。
王國臣還指,美元霸權地位預期削弱與半導體軍備競賽,衝擊台灣固有生產模式。惟全球經濟由效率轉向安全,催生民主供應鏈。在此之下,「不可能又要安全又要便宜的東西」,「安全要付出代價的」,價格一定會有所改變。
王國臣最後強調,兩岸經貿疏離會讓經濟威脅越來越薄弱,這會逼著北京用更多武力威脅,而當經濟疏離到一個地步,尤其是台灣如果加入到美國的「關稅泡泡」,大陸若從中拿不到台灣晶片,那護國神山也毫無意義,這是台灣後續需要嚴加注意的部分。
資料來源:2025-05-27 09:18 聯合報
記者:謝守真/台北即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