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談判為全球對等關稅定錨 對台關稅或落在10%到20%

美中關稅首輪談判在經過2天的協商後,最後終於達成協議,同意未來90天各減115%關稅,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學者分析,這個決定將為全球的對等關稅談判定錨,未來和美方談判的關稅天花板可能就是30%,而美方對台課徵的關稅則最可能落在10%到20%間。

美中關稅停火 不得已的緩兵之計

經過兩天的協商,美中首輪的關稅談判出爐,雙方同意各調降115%的關稅,並設定90天的冷靜期,以繼續磋商。由於談判的結果出乎原本預期,因此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立刻翻紅,但學者卻不樂觀,認為這個暫時的停火是雙方面臨國內經濟壓力,不得不然的緩兵之計。

實際面臨50%關稅 中國期待關稅衝突降溫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就分析,美方課徵中國的關稅雖然降到30%,但這可不包含小額包裹跟港口稅,還有2018年以來的19.5%的加徵關稅,也就是中國現在面臨的關稅仍然是50%,根本就在不可持續貿易的門檻邊緣,因此當然希望儘快降溫。

美國須要時間 重整旗鼓對付中國

至於美方,王國臣認為,雖然部份供應鏈已轉移至南亞國家,但尚未能完全替代,也需要時間進行商品產地移轉,但更重要的是,美國需要時間與其他國家談成協議,以便在90天後聯合多數國家集中對抗中國。

他說:『如果回到美中對抗的處理程序來看,那90天後,其實美國已經跟相對大多數的國家談成協議了,所以他就有辦法聯合各國來集中對抗中國,所以美國需要的時間點在這邊。』

台灣可望搶頭香 成為美關稅範本

台灣經濟學者吳嘉隆也認為,美國的策略可能是利用這90天與其他重要貿易夥伴,快速達成貿易協議,再將這些協議作為範本或籌碼,施壓中國及其他作為洗產地或製造基地的國家。尤其台灣因產業鏈完整,有機會成為美方在亞洲第一個達成貿易協議的對象,成為其他國家談判的範例,這反而讓台灣處於有利的位置。

他說:『有可能美國接下來,會跟台灣儘快談成一個貿易協議,拿這個貿易協議去告訴越南泰國,台灣同意了你還有什麼意見嗎?還有跟中國講跟韓國講,台灣同意了,你還有什麼意見嗎?這樣子,所以有可能台灣可以搶到頭香,而且台灣最好把這個角色搶下來,讓美國以台灣做範本,去對其他亞洲國家或者全球南方國家,來施加壓力,那麼如果讓其他國家搶了頭香,其他亞洲國家搶了這個頭香,那麼到時候,反而台灣被迫要去遷就這個頭香的協議。』

美中談判恐持續僵持 直到川普卸任

只是對於90天後的後續談判,王國臣並不樂觀。他預期90天後很可能還會有下一個90天,關稅預計會維持在現有的30%左右,直到川普卸任。而整個談判雖會持續,但更像是「為談而談」,目的只是為了建立雙邊貿易的護欄或底線,避免從經濟冷戰走向經濟熱戰,因此很難期待有突破性進展。

美中談判為全球對等關稅定錨 台關稅或落10%至20%

儘管對於未來談判,美中似乎各懷鬼胎,但看在王國臣的眼中,這次談判的結果,卻等於是為全球對等關稅定錨,未來美方對中國課徵的30%的關稅,應該就是對等關稅的天花板,而對英國課徵的10%關稅就成了地板起跳價,至於美方對台課徵的關稅,他預估可能會落在10%到20%間。

他說:『我覺得川普一方面廢掉FTA或WTO,可是他想建立美國的關稅泡泡,就是你在關稅泡泡裡面是比較低的關稅,而關稅泡泡外面是比較高的關稅,那你要區分關稅泡泡內外,你一定要有很顯著的差距,我覺得至少要10%以上的關稅,所以後續美國跟其他非中國國家談,我覺得最多最多就是20%。』

學者籲產業轉型 台灣不能再偏重半導體

而在經過這次全球關稅大戰的洗禮後,王國臣認為,台灣勢必要調整經濟發展的戰略。除了要有面對台幣升值的心理準備,也要發展台灣內部服務業,逐漸走向內需,不能一味偏重出口導向外,也必須重新進行產業全面的結構轉型,不能再太依賴半導體產業了。

他說:『我們也不可以太依賴半導體產業,我們應該多發展,像賴清德總統講到的生技等等,因為我們有盤點過,包含了日本、 韓國、歐盟、美國,都有所謂的晶片法案,所以現在是半導體的軍備競賽,大家各國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半導體,所以台灣的半導體會越來越艱困,不代表沒有優勢,可是會越來越艱困, 所以台灣總結來講,需要一個全面性的結構轉型。』

學者示警 中國未來經濟恐零成長

王國臣提醒,中國在面對內部經濟問題,加上美國施加的壓力,經濟可能趨近於零成長,台灣過去依賴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模式需要儘快改變,否則很難面對接二連三的巨大挑戰。

時間:2025-05-13 15:08 新聞引據:採訪撰稿編輯:程寬厚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