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關稅談判籌碼? 專家:美牛內臟叩關機會增

隨著首批萊豬悄悄抵台,民眾對美國進口肉品討論再起,專家認為進口商在試水溫,消基會呼籲政府研議產品是否標示含萊劑,否則端午節不安心。而外界也憂心,美牛是否成台美關稅談判籌碼,讓美國牛內臟增添開放可能性,不過也得面對輿論壓力。

牛肉麵店Q彈牛肚,選用澳洲牛肉,然而台美貿易談判,外界擔心美牛是否成關稅談判籌碼,也使美牛內臟叩關機會大增。

未用美牛的牛肉麵業者許賀凱:「當然在店家的使用上一定會先選擇觀望,因為這是一個消費者觀感的問題,我們也希望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畢竟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美牛為狂牛症風險可忽略,而且美國已超過10年沒發生狂牛症,讓牛內臟增添開放可能性,不過也得面對輿論壓力。

民眾:「當然是不敢吃啊,因為替代東西很多,對對對不一定要吃美國的。」

民眾:「(美國)他們現在應該也還好啦,原則上還是有點顧慮到啦,盡可能買我們台灣本土黃牛。」

其實美國曾點名台灣,對美牛局部禁令、美豬標示,和基改食品等限制,是不必要的貿易障礙,要台灣調整,是否在談判中堅守現有食安標準,包括是否堅定不全面開放牛肉產品,進口豬內臟的萊劑殘留標準,和豬肉原產地標示的原則,衛福部表示食安優先。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主任戴志言:「像這種非關稅性的貿易障礙的議題,應該也會被拉上來談,那如果(跟美國)大家,有談成一個方案的話,那其他國家也可能會比照美國的標準,有可能會有愈來愈多我們在市面上,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產品在台灣的機會。」

隨著首批萊豬抵台,各界對進口肉品討論再起,目前標示是否含萊劑並非強制,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徐則鈺,則呼籲政府該公布肉品流向,並研議產品是否標示,否則端午節不安心,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曾志超,也認為進口商可能在試水溫,未來不排除會進口更多萊豬,進口肉品是否開大門各界關注。

資料來源:2025/05/04 TVBS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