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崛起 台灣經濟需換腦接軌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主任劉大年

面對全球區域整合,台灣必須做出兩個因應,一是包括政府與民眾思維都要轉變,才可活化台灣新經濟動能;二是要正確了解並理性因應中國大陸崛起,這是台灣要走出去必須做到的重要工作。

在一九九○到二○○○年間,台灣經濟整體成長一倍,但接下來在二○○○年至二○一六年,整體經濟卻只成長了百分之五十,台灣目前正面臨中高所得成長陷阱,過去十七年中,有七年成長率低於世界平均。因此,台灣腦袋要轉變,必須善用全球資源,使資金、人員開放,同時讓制度與全球接軌。

然而,台灣過去很大的毛病是,只想著自己走出去,卻不讓別人走進來。

歸納國際上四點小國成功發展的關鍵:區域金融中心、位於樞紐地帶、高度國際化與擁有得天獨厚天然資源,而其中像是新加坡等國的環境制度都比台灣開放,台灣在這方面就沒有那麼成功,這四點中除了天然資源,台灣須反省有做到哪幾點。

在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後,未來國際經貿發展新趨勢是各國還是會繼續做雙邊貿易協定,但更重視國內就業的維持與所得分配,而台灣在這其中除了注重公平貿易等原則外,也應協助大眾,特別是青年了解現今最新商業模式上的發展方向,以跟上全球經貿變化腳步。

另一方面,台灣參與區域整合進度緩慢,基本上很大原因就是政治壓力,大陸在國際上阻撓我國的參與空間,而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將是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不管各界對於對岸的態度如何,我認為一定要「知中」,不確定的兩岸關係與不開放的心態將會是台灣未來走出去的罩門。(本文由劉大年口述)

出處聯合報/A11版/財經要聞

記者陳慶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