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MI 暫時回溫


  中經院昨(1)日公布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3,結束六個月緊縮,轉為擴張。不過中經院長吳中書表示,此次回升屬年節效應,並非實質需求增溫,說是落底反彈還太早。


  去年因全球景氣走緩,台灣出口跟著重摔,PMI自去年7月起連六月緊縮。1月PMI由前月緊縮轉為擴張,主因是農曆年前新增訂單與生產數量指數上升;製造業六大產業中,包括化學暨生技醫療、電子暨光學、食品暨紡織、交通工具等四大產業呈現擴張,僅基礎原物料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仍為緊縮。


  吳中書說明,年關將至,部分製造業備貨需求增加,使得PMI稍微回溫,但並非需求真的擴增;至於2月受農曆過年、工作天減少影響,PMI按往年狀況會急速往下走,3月又會大幅回升,得觀察4月後的PMI表現,較能反映製造業實際情勢。


  吳中書表示,上半年景氣能見度較低,因為中國景氣趨緩、能源價格盤整、新興市場金融不穩定性都可能成為經濟變數,「經濟仍處於調整階段」。


  吳中書指出,面對存在的風險因素要謹慎小心,但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各國現在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日本也推動負利率,代表各國很密切關注景氣動向,只要有一點變化就很快去因應,這種情況不至於出現景氣硬著陸的狀況;只是現在各國都在調整長時間累積的結構問題,短期內景氣不會顯著回溫。


資料來源:2016-02-02/經濟日報/A2版/話題

記者:潘姿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