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歐盟洽談FTA一直都在政府名單當中,國內歐盟研究學者昨(12)日表示,雖然台灣在歐盟強化亞洲關係的範圍之內,但歐方已表態指台歐盟FTA現在非歐盟的優先選項,台灣將面臨邊緣化危機。
學者認為,最大可能是維持目前與歐盟經貿往來的一般關係,要洽簽台歐FTA是「沒望了」,唯有討論雙邊投資協定(BIA)來強化台歐經貿交流。
台灣歐洲聯盟中心昨(12)日舉行新歐洲議會及歐盟執委會對我國經貿政策可能影響研討會,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卓忠宏、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李貴英同時分析歐盟現階段的政治情勢。
根據歐盟統計局最新資料,歐盟和台灣在貿易服務方面,台灣一直處於逆超,金融服務業向來是歐商的強項,近年來歐商有撤出台灣的趨勢;在貿易貨品上,台灣對歐盟出超,總量而言,近年來有持續下滑現象,與歐盟的貿易國排名也節節敗退。
卓忠宏指出,台灣與歐盟的經貿關係,自2010年呈現衰退,2013年更不好,貿易夥伴國已排名在大陸、美國和日本之後,這些都已淡化歐盟加強與台灣的聯繫。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台歐盟FTA難以續談,一方面是歐盟忙於和其他對象磋商貿易談判,另外,大陸是主要因素。
李貴英指出,歐盟新執委會對外經貿談判,現在也要求透明及民眾接受,不輕易應允讓利;所幸歐盟的多邊主義和區域主義有一貫立場,中美剛就ITA協定取得的擴充ICT產品關稅減讓項目,預計12月生效,對台灣輸出歐盟是很好的優勢。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記者:陳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