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結果牽動全球,尤其美中台關係不只涉及政治,更與經濟發展有關。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的副執行長劉大年,日前接受「敏迪選讀」Podcast專訪時直言,川普在第一任總統任期時有部分執行「關稅治百病」的策略,現任總統拜登雖曾批評,但還是跟著該政策,因此美國總統最在意的是「不能賺美國太多錢」,而若川普當選更會以高關稅對付各國;然而此時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很強的貿易談判專家」群,台灣這方面必須做好準備。
全球化面臨巨變,關稅壁壘似乎將成主流,而台灣至今都無法與美國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未來關稅高牆一建立,該怎麼辦?尤其川普已表明對各國提高關稅,更讓台灣人感到憂心。劉大年坦言,美國還不願跟台灣簽FTA,跟美國政策有關係;川普在2016年選贏後,2017年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他的理論是美國過去簽了14個FTA,美國全面自由化,但別國「可能大門開了,小門沒開」,就是說外國產品容易賣到美國,但美國產品不易賣到國外,最大證據就是美國有高額貿易赤字,因此認為「美國被吃豆腐」。
針對川普「關稅治百病」的策略,劉大年說,川普在第一任期時也有部分執行,2017年時展開對大陸的貿易違反智慧財產權的調查之後,後來宣布違反,任內一共課了4次關稅,而現任總統拜登在2020年選舉時有批評到川普該政策,但上任後沒有動,還在今年5月加碼以電動車為主的8大類產品,雖然拜登、賀錦麗沒有那麼相信關稅功能,但還是跟著該政策。
那麼美國未來總統會怎麼做?劉大年透露,川普覺得「全世界都欠美國」,北約、日本、韓國、台灣都欠,所以才說收保護費、台灣半導體搶美國生意,如果上任之後,第一將對全世界產品課稅,對美國所有的進口品都加徵10%關稅,這以前沒人做過,歐盟一定會報復,但小國不敢報復,因此也會形成貿易戰、增加通膨壓力。至於賀錦麗,他認為是傾向於對大陸的制裁,像是課關稅、投資管制等。
劉大年說,川普比較走單邊,以美國為軸心,對中國大陸課關稅、懲罰性關稅,拜登強調結盟方式,呼朋引伴找一些盟友,叫做「信賴夥伴」,可是川普認為靠美國就行,非常相信以美國力量就夠,因「美國付出太多、得到太少!」
劉大年也表示,因為美國不願與我簽FTA,因此就與我國談1對1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雙方在供應鏈、勞權上討論共識,但有關稅的部分、實質互惠的問題則無結果。他強調,在貿易戰來臨時,最需要就是談判高手;例如任何國家跟美國談判的時候壓力都很大,但像歐盟有很強很有經驗的貿易談判專家,在貿易談判時就較能掌握優勢。
劉大年補充,當初台灣曾想加入美國等13個印太地區國家組成的印太經濟架構,就是因為「13對1」:台灣聯合其它國家與強勢的美方商談,比較有利;但如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台美「1對1」談,而美國人經驗豐富、準備充分,我方挑戰度高。
劉大年認為,政府全盤接收美方主張也可以,但我們也要提出自己的版本,也就是「你給我這個版對不對,那我也要一些1234 …(條件)」;他並透露,因為美國跟歐盟都很強勢,政府可以照美國框架去談,「但我們想要的東西也要表達出來」。 惟台灣也要準備好談判專家。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2024/11/01 13:09
記 者:莊雅婷
原文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1101002230-260407?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