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最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將製造業最後兩項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新制將於11月1日生效。對此,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今天(9日)分析,製造業最後兩條限制是有關出版品印刷以及中藥相關,這兩產業在製造業佔比不大,即便刪除限制,對於吸引外資的效果應是相當有限。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說,當前中國經濟狀況不佳,加上美中對抗下,外資、中國企業也都出走,大環境使然下,中國即便開放來吸引外資,效果也是有限。
中國當前面臨經濟無力,外資出走困境,如今再開大門,在8日發布的2024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當中,中國刪除了製造業領域最後兩項限制,包括「出版物印刷須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資中藥飲片的蒸、炒、炙、煆等炮製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的生產」,新制將於11月1日上路,屆時中國在製造業領域,外資與內資將享同等待遇。
不過,幾位學者多認為,中國此舉效果應是有限。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9日指出,考量最後兩項限制是聚焦出版印刷、中藥產業,在製造業佔比相對低,且中國自有中藥產業,也有一定的競爭力,對外資而言進入市場的吸引力不會太高。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說,外資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動能,中國不會放棄吸引外資,但以當前大環境而言,中國市場已然不是外資重點。他說:『(原音)因為大陸現在在美中貿易戰,其實除了一些外資外移以外,還有本地的廠商也必須要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也必須要到海外投資,所以他可能會影響到他的一些就業機會,所以這時候都開放一些新的項目,是目的在吸引更多的外資吧,但是效果可能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可能相當有限。』
針對未來中國擬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吳大任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不佳的關鍵是房地產問題帶來負面財富效果,讓消費力大降,如能持續開放引進優質服務業,設法讓中國消費力重新拉上來,才有助於中國經濟復甦。
王健全表示,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又有房地產泡沫,造成內需購買力下降,經濟前景持續不明,內需競爭相當激烈,未來若擴大開放服務業外資准入,可能只會對於具有差異化實力、不需面對中國內需競爭的外資有吸引力。
資料來源:Rti 中央廣播電臺/2024-09-09 11:47
記 者:謝佳興
原文網址: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1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