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供1.6兆資金支持 陸在非洲引發的債務問題受關注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5日登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未來三年將再提供非洲人民幣3,600億元(約合新台幣1兆6,200億元)額度的資金支持。不過,中國大陸在非洲引發的債務問題,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

  環球時報5日社評指出,目前已有52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非合作新建升級近10萬公里公路、超過一萬公里鐵路、近千座橋梁、近百個港口。此次中非合作論壇也將增加衛生健康、金融、數位創新等更多新興產業和新要素合作。

  《德國之聲》表示,習近平發起的「一帶一路」主要是為發展中國家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貸款,非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重點,有批評者指責,該倡議讓非洲國家背負沉重債務。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2022年底發布報告稱,來自中國的貸款佔非洲總債務12%。2000年到2020年,該債務增加五倍多,達6,960億美元。

  據悉,肯亞接受中國的貸款已超過80億美元,為償還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債權人的貸款,肯亞政府今年6月提出一項財政法案,要以增稅的方式籌集約27億美元,該消息隨即引發肯亞國內持續數周的抗議活動,示威者繼續指責政府治理不善,導致政府不得不撤回法案稅。

  而隨著中國面臨國內金融壓力,對外投資轉向謹慎,中國對非洲的資金支持也有所減少。路透報導,中國2023年向非洲批准46.1億美元貸款,這是七年來首次增長,但仍遠低於2016年的峰值。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告訴美國之音記者,非洲缺乏投資的原因之一是大型投資回報率低、風險高,一旦非洲國家經濟面臨問題,償還債務和完成工程,就可能成為挑戰,「債主都不希望看到自己有所損失,希望適當管控自身風險,中國也不例外。」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王國臣此前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習近平拜訪拉丁美洲或非洲都表示會提供貸款,但大陸商務部或中國人民銀行才是實際去談貸款的單位,談的時候就不是政治考量,而是在商言商,可以核貸多少錢、到底有沒有開發案的價值。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非洲地緣政治高級研究員梅瑟威(Joshua Meservey)也認為,中國發放一些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支持某些非洲項目是出於政治原因,而非商業原因。

  梅瑟威指出,非洲國家已經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性,但在可預見未來內,這些國家很難擺脫中國施加的影響,「隨著未來越來越多非洲不良貸款到期,我認為中國貸款機構在放貸時會更加謹慎。」

資料來源: 聯合報/2024-09-05 11:57
記  者:陳湘瑾
原文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1/8208124?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4-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