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台商出走 對陸投資遞減成新常態

隨著中國大陸勞動政策改變、產業結構調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及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政策的轉變,不僅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遞減,日本企業及其他國家外商也逐漸撤離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從全球政經濟勢角度分析,此投資遞減已成趨勢。

經濟部投審司統計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2010年來到高峰,投資金額146億美元,2011年維持高峰143億美元,自2012年下滑至128億美元後,呈現逐年萎縮趨勢,至2023年對中國大陸投資僅剩30億美元,投資金額萎縮至全盛時期的2成,在短短的十來年內就衰退成形。

台商撤離/原因1:勞動條件提高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指出,外資撤離中國大陸有階段性,以台商而言,早期台商投資大陸多以傳統產業為主,但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壓力,加上中國大陸提高勞動條件及薪資要求,且對環保的標準也提高,加劇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生產成本,台商很自然會選擇離開。

台商撤離/原因2:紅色供應鏈崛起

其次是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產業補貼,再到近期的進口替代政策,導致台商面對中國大陸企業競爭的壓力也提升,這些都是長期因素,在經濟部的台商營運調查報告中也有顯示。

台商撤離/原因3:營商風險增加

王國臣表示,近期很重要的因素則是美中貿易戰,因美國管制產品出口至中國大陸,以及供應商回應來自於產業鏈的要求等等,再促成一部分台商撤離;同時,大陸對於美中貿易戰也做出回應,即建立自身的經濟安全,甚至已經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因此外商在中國大陸營運時,企業無法避免地面臨更多的政治審查或監控,使得企業在中國營商的風險升高。

全球企業 加速撤離大陸

雖然每個國家撤離大陸的初始原因及速度不盡相同,但最近這幾年,尤其是美中貿易戰以來,從經濟層面,到地緣政治、投資政治風險,都在加速全球企業從中國大陸撤離的腳步,當然也包括台商在內。

2018年美中貿易戰是多數國家企業撤離的起始點,但日本的撤離比較不同,王國臣指出,日本企業在中國大陸競爭不易,台灣則是因為傳統產業的升級壓力,最典型的像紡織業,早早移往越南。

但是台商到越南後,卻有越南政治不如大陸穩定的問題要面對,同時還有原料問題,有些台商為了降低原料運費成本,又回到大陸投資,這是企業對外投資調整的過程,但台商對大陸的投資目前看來趨勢還是向下。

資料來源:聯合報/2024-08-05 00:46
記  者:陳儷方
原文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24068/813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