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點燃消費動能,經濟學者呼籲,可搭配旅遊、電器等高CP產品的優惠折扣,一起創造乘數效果,連帶為我們的服務業注入生命力,最終是要防堵弱勢傳產的崩盤,許諾年輕人一個能夠放膽投身傳產服務業的未來。
最近大家口袋多了一些錢,行政院「全民+1 政府相挺」普發現金一萬元已經陸續匯進個人帳戶,這個普發現金從預先登記的系統開始,系統一啟動,短短一個小時有超過五萬人完成登記送件,正是因為我們的資訊服務業的進步,所以有如此完美的速度。15日(周六)晚間7點首播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節目,訪談來賓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說,大家拿到這一萬元,「拜託大家能夠拿出來消費」,不管是用在旅遊、或是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我們政策的美意才能達到。他強調,在現階段需要全民消費,發揮「消費是美德」的哲學,共同提振內需、創造我們服務業的商機!
王健全指出,台灣的服務業從業人員超過七百萬人,是大多數年輕人進入職場的第一個工作,卻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轉型挑戰,產業兩極化中,服務業一直和弱勢傳產是難兄難弟,要成為「護國群山」之一相當困難,很多父母不放心子女加入服務業,我們的投資人更買不到高CP 值的服務業類股。
根據行政院的推估,普發現金估測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約 0.3%至0.4% 的成長率。王健全解釋,儘管有人擔憂會有「替代率」的問題,即民眾將現金用於原本就會進行的消費,但鑑於台灣約有三到四成的民眾屬於入不敷出的情況,相信這筆錢他們勢必會花掉。從經濟學來看,這類的貨幣邊際效用,在中低收入群體會高於高收入群體。因此,能有效刺激消費,發揮提振景氣的作用,他也鼓勵業者,針對價格需求彈性較高的產品提供折扣。這些產品包括電器用品、電腦、服飾、手機以及旅遊等,透過折扣的刺激,將能創造更大的乘數效果。讓這次普發現金的政策,有助於提升景氣,並讓服務業得到較好的效果。
台灣服務業的範疇中,包含了高薪的金融業,和龍頭產業的房地產業,因此多數民眾看不清楚服務業的面貌。王健全指出,房地產作為一個內需型火車頭工業,具有顯著的產業關聯效果。它能帶動上游的水泥、鋼鐵;以及下游的裝潢、設計、工程服務等產業鏈,整個上中下游對GDP的影響接近 4個百分點。
然而,王健全也點出,房地產具有類似公共財的特性,與教育、醫療並列,不應貴到只有富人才能擁有,房地產「太過發達」的負面影響,甚至會讓年輕人對經濟成長無感,產生「貧無立錐之地」的負面影響。更嚴重的是,一旦房地產業出現風暴,壞帳將丟給銀行機構,將衝擊整個金融體系,影響銀行增加放款的能力。
「一個國家只要房地產『只漲不跌』,就是風暴的開始」,王健全警告,台灣房地產從2000年開始,經歷了2003年SARS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短暫回檔後,多數時間都處於上漲趨勢。特別是近幾年,甚至因為青安專案和新青安專案貸款的實施,房市持續上揚。他以日本「失落的30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等皆由房地產風暴引發的歷史為鑑,強調其嚴重性。因此,原則上,王健全肯定中央銀行的連續信用管制政策,警示民眾「房地產不會只有漲」的危機意識。
台灣經濟目前面臨一個嚴峻的「兩極化」問題,即高科技產業表現強勁,但傳統產業卻相對疲弱。這種兩極化現象,對內需服務業的消費信心造成了影響。王健全建議,對此需要上位政策予以因應,例如運用政府資源協助推動「科技多樣化」、「傳產科技化」以及「服務業鬆綁產業化」,把高達 9成的傳統服務業,注入AI科技、國際化等要素,轉型為現代化服務業,吸引鼓年輕人投入。惟有促成服務業持續轉型升級,才能克服當前的挑戰,讓年輕人有機會在高薪行業中發展,實現服務業成為台灣經濟護國群山的穩健支柱。
資料來源:2025.11.15 19:00 工商時報 市場觀測站
記者:陳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