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認為,川習會談的會是大方向,一定比較多是政治、「高來高去」的大方向。他也說,出現要川普反台獨的機率不高,但川普的確一直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重點是,就算川普這樣說了,中國會相信嗎?川普說的是否代表美國的真實立場?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今(28日)在南韓慶州登場,外界對於川習會是否能如期舉行相當關注,而國內對於先前美國總統川普直言會談到台灣議題同樣心生憂慮。前駐歐盟代表、中經院副研究員李淳今上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直言,按照川普的風格,即便談到台灣也可能不是北京期待的,並認為川習會主要談的是政治的大方向。他猜測,川普在台灣議題,會講出讓台灣不好受的方向,機率不高。
有關川習會,李淳研判,習近平仍會出席APEC,因為是地主國南韓總統李在明上任大概兩三個月,習近平應該還是希望拉攏李在明。他說,此次川普的談判風格又充分展現了,一樣是緊張、降溫,然後又緊張,現在見面前還一直說好話;而美中情勢也是因為複雜,兩人有見面的必要。
李淳說,現在也開始有點在鋪陳,就是不期待元首有什麼突破性的改變,通常元首見面就是要達成某種共識,這次雙方見面是釋出善意,所以見面本身就是目的。
李淳認為,如果這被雙方設定成是目的,那見面的機率就會很高,而普遍不見面、破局的原因在於見面時想達成協議,但因協議達不成、事前談判一直沒辦法對攏,就會變成元首乾脆不見面。
李淳指出,大家不要期待見面後所有爭議問題會解決,也許會減緩,像是美國有傳出中國有同意把稀土管制時間延後一年,這可能會提高他們見面的機率,因為確實有些事情能夠達成共識。
李淳提到,川普講明年上半年會去訪問中國,意即這次的川習會是正式國是訪問前的籌備,要先把氣氛稍微改善,他也猜真正要達成協議的項目,可能要等川普真的去中國才會達成。
李淳說,按照川普的風格,即便他說川習會將談到台灣,但當天在桌上可能從頭到尾都不會提到,也可能是要讓北京空歡喜;就算談到台灣,川普的方式可能也不是北京期待的。他認為,川普只是丟出談判籌碼,就自身解讀,川普談的是創造談判氣氛的方式,盧比歐在談的是美國的立場。
李淳認為,川習會談的會是大方向,一定比較多是政治、「高來高去」的大方向。他也說,出現要川普反台獨的機率不高,但川普的確一直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重點是,就算川普這樣說了,中國會相信嗎?川普說的是否代表美國的真實立場?
李淳直言:「我猜這次川習會碰到台灣議題,會講出讓台灣不好受的方向,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