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昨發布九月經季節調整後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受美國對等關稅持續發酵,加上國際景氣仍充滿不確定性影響,微幅回升至四十八點三,仍低於榮枯線五十,連續四個月呈現緊縮,顯示廠商信心維持保守。專家研判,關稅衝擊在各種因素交互影響之下,應該要到明年第一季才會逐步顯現。
中經院指出,九月的PMI組成五項指標中,新增訂單指數與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連續六個月呈現緊縮,但速度趨緩,而相對落後反應的人力僱用指數呈現緊縮加快走勢,且電子暨光學等六大產業自二○二三年十月以來首次全數回報人力僱用為緊縮。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說,這顯示廠商信心不足。
美國總統川普八月七日實施對等關稅,九月是首度涵蓋完整一個月的製造業PMI數據。亞洲國家不僅台灣續呈萎縮,標普全球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日本和菲律賓製造業PMI都低於五十,泰國和南韓反呈現擴張。
日本因產出和新訂單大幅下滑,製造業PMI下滑幅度創六個月最大,從八月的四十九點七降至四十八點五。南韓製造業則出現今年一月來首次擴張,PMI升至五十點七,主要受惠於新訂單回升,加上就業改善。
此外,漢堡商業銀行與標普全球編纂的數據顯示,歐元區九月製造業PMI從八月的五十點七下滑至四十九點八,為二○二二年來首次跌破榮枯線。
國內的九月PMI方面,從產業別來看,交通工具(四十一點一)、食品紡織(四十一點三)仍在谷底徘徊;電子暨光學(四十八點八)雖有AI熱潮支撐,但尚未擺脫緊縮;電力暨機械設備(五十點八)則因AI電力需求與電纜訂單回溫,成為唯一回到擴張區間的產業。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指出,目前「凡與AI沾上邊的產業」幾乎全面受惠,包括晶片、伺服器、重電等,但石化、汽車、工具機等傳產則比較辛苦。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則說,九月PMI持續緊縮,主因是國際景氣不確定性持續,業者信心低迷,因而採取保守策略,不做任何重大決策。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表示,初步判斷,關稅衝擊在各種因素交互影響之下,應該要到明年第一季才會逐步顯現。而除了關稅,川普保護主義也將掀起蝴蝶效應,各國會有對應措施,這麼多變數並存,導致廠商現在難以預測(forecast),只能即時預報(nowcasting)。
2025-10-01 23:47 聯合報
記者:胡順惠、編譯劉忠勇/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