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透過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平台向北約提議,聲稱只要所有北約成員國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美國就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並建議北約集體對中國加徵高達50%至100%關稅,以削弱中國對俄羅斯的經濟支持。川普此番言論意在以經濟手段削弱俄羅斯戰爭財源,同時透過懲罰中國進而迫使北京對克里姆林宮施壓。
美國總統川普提議,聲稱只要所有北約成員國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美國就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圖為俄羅斯油輪。(路透檔案照)
對川普的要求,歐盟官方明確回應須在法律框架內推動制裁。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強調任何新制裁都須符合歐盟規範。換言之,強制北約成員國統一停購俄油、並對中國全面徵稅,從法律上不符合歐盟自身規定,也不在歐盟制裁政策範疇內。綜觀國際情勢,川普所提「所有北約一致執行」門檻極高。除了能源供應問題外,即使部分國家願意配合,對中國開徵50%至100%關稅也將碰觸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惠國待遇原則,很難在國際法下站得住腳。因此,將川普構想付諸實施,面臨如匈牙利等成北約成員國不願跟進加速制裁現實。俄國石油收入對普丁政權極為重要,的確有削弱俄羅斯戰事誘因,但過度遏止俄油供應也可能導致國際油價飆升、衝擊全球經濟。https://0ed267fce5df172500fbda298d025c0a.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45/html/container.html?n=0
假設美國與歐盟真的對俄羅斯及中國全面加徵制裁性關稅,台灣作為深度參與全球經貿經濟體,將面臨一連串複雜影響。首先,在經貿方面,若歐美徹底降低對俄油氣依賴,全球能源供應鏈將重整。台灣是能源進口國之一,可利用此契機加速多元化戰略,例如擴大液化天然氣接收能力或引進新供應來源,增強能源安全。此外,若中國輸美輸歐商品因高關稅而競爭力下降,一些原先依賴中國的西方企業可能尋找替代供應,讓台灣品質穩定的科技與製造業有機會承接轉單業務。對出口導向的台灣而言,歐美市場增加的需求,將可讓中小企業充滿商機。但同時也有顯著風險。台灣與中國經貿仍然高度連結,若北京面對西方制裁而經濟受創,中國對外需求減少可能連帶打擊在中國投資的台商及出口商。另外,中國對與西方或實施類似制裁國家進行經濟報復,台灣若被視為支持美歐,也可能成為報復對象。加之全球市場不穩定,能源與原物料價格若因俄羅斯能源供應緊縮而飆高,也將推高台灣進口成本與通膨壓力,侵蝕民生與產業競爭力。在國安層面,若此類經濟制裁引發中美緊張升級,對台灣的影響亦不可忽視。中國為抵禦經濟壓力,可能更強化對台軍事與外交施壓,例如頻繁軍演或強硬對台政策。台灣一旦被牽涉進中美對抗漩渦,外部安全情勢恐更嚴峻。因此,台灣需對美中的大國博弈做好預判與應變。
若中國輸美輸歐商品因高關稅而競爭力下降,可讓台灣中小企業有機會承接轉單業務。圖為中國南京港。(法新社檔案照)
綜上所述,川普提出北約成員國全面停購俄羅斯石油並對中國開徵重稅方案,由於牽涉能源安全、經濟負擔與國際法制,短期內難以整體實現。台灣需認清大國博弈的複雜態勢,在能源、經貿與國安早做準備以有效維護自身利益並減少風險。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