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全:《名家觀點》100%晶片關稅的影響與因應

川普於7日宣布對輸美晶片將課徵100%關稅,不過,如果已在美國設廠或已經承諾設廠的廠商將可豁免。消息一公布,台積電領航的半導體及供應鏈廠商股價大漲,代表台積電對美國提早投資的睿智選擇,也緩和了台灣科技界對232條(亦即半導體部門性)關稅的龐大壓力。

不過,川普公布的關稅,並未指出細部內容及課稅範圍,除了晶片課稅外,包括材料、設備等半導體供應鏈、零組件仍待確認。同時,投資多少金額才算是投資建廠?使用晶片的消費性電子是否課稅呢?上游IC設計廠商在美國投資,而輸出晶片的國外半導體廠商是否納入豁免名單呢?這些細節都必須進一步確認,尤其是川普的不可信任及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個性,更是廠商心中的疑慮。

幾個待確認的細節,包括:第一,台積電赴美投資晶片關稅豁免,但背後會不會有更多附帶的條件呢?包括台積電投資英特爾(Intel)公司,尤其是Intel的執行長因涉及中國投資而有被迫去職的疑慮。同時,台積電投資建立三座晶圓廠,還包括兩座先進封裝廠,背後的封裝、測試、原料、設備、矽晶圓、印刷電路板、營建供應鏈,是否隨著台積電赴美投資?可能引發台灣部分的產業空洞化呢?

第二,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是否也得到豁免呢?據傳聯電和Intel有傳聞合作關係,但並未有具體的建廠投資計畫,如果聯電等晶圓代工廠出口晶片給IC設計廠商,這些IC設計廠商已經在美國投資建廠,是否得到豁免呢?如果沒有豁免,為避免和對手拉開差距,也會被迫前往美國投資嗎?

第三,使用晶片的消費性電子廠商,包括蘋果、三星等,在蘋果、三星已在美國投資,因此台積電出口至蘋果三星的晶片也可以得到豁免;另一方面,伺服器、筆電、手機等電子產品屬於對等關稅的豁免清單,以及墨西哥生產伺服器符合USMCA零關稅,短期影響有限,但未來豁免政策及半導體關稅的可能變化,仍值得審慎觀察。

第四,另一個值得觀察的問題是,如果在美國投資建廠,必須考慮投資金額的大小,那麼蘋果和供應商共同投資的6,000億美元,到底要算在誰的頭上呢?

面對上述的不確定性,我們仍不可掉以輕心,政府與企業仍應有相關的因應策略,才能維繫台灣半導體競爭力於不墜。

首先,經濟安全的維護:最近台積電面對前有狼後有虎的困境,包括美國對技術的覬覦及日本廠商的技術竊取,因此,避免技術外洩、智財權的取得、營業祕密的保護,以及人才的移動的觀察,均應納入審慎的管控,甚至經濟安全法的規範。

其次,審慎因應半導體內部及科技╱傳產的兩極化困境:目前,有能力前往美國投資的廠商,得到豁免並帶動相關產業供應鏈的發展。反之,如果沒有能力前往美國投資的廠商,競爭力將屈居下風,半導體廠商會不會進入兩極化的時代?先進製程大量赴美,而成熟製程則可能邊緣化,造成資源的排擠效果?除了科技傳產的兩極化之外,科技產業本身也面臨兩極化困境呢?加重了台灣在地緣政治下的風險。因此,加速科技和傳產的鏈結,除了避免傳產競爭力的下滑外,也可以強化半導體產業的商機。

此外,建立雙向投資生態系及接軌當地資本市場,避免台灣產業空洞化:半導體及其供應鏈廠商赴美投資,人才、資金、技術等,可能出現部分產業空洞化。因此,政府應有相關的獎勵政策,包括協助廠商投資當地創投、大學創投、延攬當地軟體人才、取得先進商業模式等,甚至協助廠商在台灣、美國雙掛牌,利用美國資金壯大台灣的企業。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25-08-14/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