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接受本報專訪表示,讓美國和台灣一起變得更加強大,可以從共同發展最先進的科技領域著手。學者昨表示,台美雙方本就是互補與合作關係,在人工智慧(AI)、機器人、無人機、電動車方面都有合作機會。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台灣和美國數十年來處於互補和合作的關係,例如蘋果公司經營品牌,台灣企業則負責零件製造,雙方是合作而非競爭,台灣透過和美國合作,達成生產方面的效率,以最低成本生產高品質的產品;但川普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可能導致生產效率打折,反而不利製造業發展,美國應該進一步發揮創新能力,包含AI、無人機,台商則負責製造,更符合經濟學上的「比較利益」原則。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美國若想達成「再工業化」,一定需要台灣的協助,因為過去幾年美國放掉製造業,可能找不到供應商、通路商,而台灣就是最好的策略夥伴,包含工具機、資訊電子業、半導體業等,台灣可以幫助美國再工業化,而美國可以協助台灣降稅、形成綠色通道。
王健全表示,美國軟體強、台灣硬體強,在AI、機器人、無人機、電動車都有合作機會,也可以強化美國市場投資台灣,促進台灣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雙掛牌」,壯大台灣產業的實力、提高台廠能見度,更有機會購併和吸引人才。
記者:徐子苓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2025/03/11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