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在國際化、區域化的潮流下,面臨被邊緣化的威脅,但欲快速自由化、國際化又面臨若干不確定性,因此,欲降低自由化、國際化疑慮,政府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讓部分地區先行開放,再擴及全國,俾展現台灣經濟活力、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有鑑於此,本計畫推動的目標可以歸納如下:
1.確立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定位與構想。
2.研擬我國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所需之法令制度及相關配套機制。
3.提出我國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之考量因素與篩選原則。
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願景策略上,根據本計畫規劃的願景,可以勾勒為:自由開放專區示範,引進外資、接軌國際、平衡區域發展,再啟經濟榮景。
至於欲達成願景,主要的策略規劃包括以下幾個方向:第一,法規鬆綁,接軌國際,吸引投資。
第二,人才、資金移動管制的開放及行政效率提升。
第三,協助企業尋才,創造就業機會。
第四,配合地方產業特性,促進地區發展。
第五,提供優惠配套,提升企業獲利。第六,多元產業引入,製造服務雙引擎,產業轉骨。
就整體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效益而言,其預期效應大致如下: 第一,透過全面檢視現行對外及對內法令需要鬆綁的項目,主動單方面開放對台灣有利的產業項目,有助於台灣成為全球化、自由化之開放經濟體。
第二,過去台灣諸多管制構成外人來台投資的障礙,降低企業以台灣做為營運總部的誘因。台灣若透過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主動鬆綁法令,營造優質環境,將有利於吸引外人來台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提高薪資水準。
第三,在馬總統 8 年內加入 TPP 的政策宣示下,市場開放已是大勢所趨,透過示範區的先行開放,將可加速台灣與國際接軌,營造加入 TPP 之有利條件。
第四,透過在示範區內對外大幅開放,吸引外國的資金、技術、人才進駐,增加製造業加值空間,提升服務業競爭優勢,創造台灣新的成長動能。
最後,有關示範區未來開放內涵、法規調適建議如下:一、產業開放 在此,以國際醫療、國際教務及國際物流等三個產業為例, 說明法規鬆綁及政策開放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