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包含四大工作項。在第一工作項目中,本期的評估重點在於配合環署所研擬規劃的電力業排放標準進行經濟衝擊影響評估。研究團隊將在前一期所建立的評估架構上,採用得以刻畫整體經濟互動關聯性的經濟模型,並配合最新的實證資料與排放標準規劃,來模擬此一管制策略對於我國經濟之潛在衝擊,以期能夠做為主管機關做為未來決策之參考基礎。
在第二部分的工作項目中,本計畫蒐研了各國減量技術及成本資訊,並在此基礎之上,嘗試找出我國具發展潛力之減量技術及對應的成本概況。在本期工作過程中,研究團隊進行三個子議題的分析討論,分別是 CCS 的案例成本分析、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之成本分析,以及電力需求端減量潛力及成本探討。此外,研究團隊亦蒐集彙整了國際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量額度市場供需發展概況,同時也透過更新的實證數據,配合前期計畫所建立的方法架構,完成我國減量額度供需及潛在市場價格之分析。
在第三個工作項目中,本計畫蒐集彙整國際減量專案投資分析方法、研析投資分析流程所需的關鍵決策指標,並進一步考量我國產業特性,研擬規劃我國減量專案投資分析的標準作業流程,並依減量專案的類型及規模,建立減量專案投資外加性評估指標及分析工具,以提供主管機關做為未來審查抵換專案投資外加性之參考。此外,本年度亦協助主管機關完成 8 件減量專案之投資資料分析及 10 件國際減量方法之研析。
而在第四個工作項目中,本計畫共協助 60(確認數字)件環評開發行為之個案審查及分析,內容包含個案背景分析(含製程技術分析)及案件之審查意見,確認資料完整性與正確性,並依據溫室氣體排放量化評估、減量措施分析量化及溫室氣體盤查、查證、登錄之規劃等三大方向進行審查作業,並要求開發單位依據上述規範提出具體承諾及期程以利後續監督追蹤作業。此外,亦協助完成 3 件環評溫室氣體減量及抵換個案追蹤作業,包括溫室氣體減量期程、溫室氣體減量效益、溫室氣體減量措施現況、相關佐證資料、盤查查證登錄作業情形及後續查核事項之確認等,並研提各案件之查核報告書。 此外,本計畫針對與本計畫相關之工作項目,共針對溫室氣體管理議題舉辦 5 場次共計 12 小時教育訓練課程,及辦理 17 場次專家諮詢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