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估試算我國106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研究案* 

編號: PR2079A1

作者: 連文榮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9.12


摘要:

一、運動產業5項指標推估結果 

106年國內景氣出現復甦現象,經濟成長(與上年同期比;下同)達3.08%,但各業別的生產表現仍有冷熱之別。以名目生產毛額來看,所有產業僅成長2.38%,這也表示以名目金額來觀察運動產業的表現,將會較疲弱。由於有運動風氣持續盛行、臺北世大運舉行、主管體育事務的體育署積極推動體育賽事及舉辦體育用品展的激勵,推動106年國內運動產業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4.48%。 

整體來看,106年我國運動產業生產總額為4,689億元,成長6.19%,扭轉前兩年漲幅縮小的走勢,占全體產業生產總額比重約為1.25%;生產毛額為2,188億元,成長4.48%,占全體產業比重為1.25%;總收入總額為9,509億元,成長8.72 %,占全體產業比重為2.36%;廠商家數共為24,701家,增加4.54%,占全體產業比重為1.76%;就業人數共有171,225人,成長5.92%,占全體產業比重為2.20%(參見圖1);五項指標占全體產業的比重都呈現上升的現象,可見運動產業相較整體產業呈持續加速擴張的態勢。 

在經濟關聯效果方面,106年配合運動產業4,689億元的生產總額,將帶動上游產業也跟著擴大生產配合,透過產業上下游關聯效果,可以推估為了生產運動產業之生產總額,將連帶上游產業的生產,若考量部分生產投入來自進口,則合計將創造整體經濟的生產總額達7,813億元,其中生產毛額為3,099億元,就業需求為每年386,644人。若所有生產投入皆由國內廠商提供而沒有來自進口,則合計將創造整體經濟的生產總額達13,161億元,其中生產毛額為4,689億元,而就業需求為每年521,341人。 

在生產總額方面,106年整體運動產業生產總額為4,689億元,十二大類別中,占生產總額比重最高的為運動用品或器材批發及零售業,約為74.82%;運動場館或設施營建業排名第二,比重為11.02%;電子競技業則位居第三,占4.41%;其次依序為運動保健業、運動經紀、管理顧問或行政管理業、運動傳播媒體或資訊出版業。另外,106年運動產業生產總額占全體產業生產總額比重為1.25%,100年以來呈穩定上升的趨勢。 

在生產毛額方面,106年整體運動產業生產毛額為2,188億元,十二大類別中,以運動用品或器材批發及零售業所占比重最高,約占74.55%,運動場館或設施營建業則位居第二,占10.54%,運動保健業排名第三,比重為4.24%,其次依序為電子競技業、職業或業餘運動業、運動經紀、管理顧問或行政管理業。另外,106年運動產業生產毛額占全體產業生產毛額比重為1.25%,持續維持穩定緩步上升的趨勢。 

106年整體運動產業總收入為9,509億元,十二大類別中,占總收入最大比重的為運動用品或器材製造、批發及零售業,約為81.90%,運動場館或設施營建業則以7.81%排名第二,運動博弈業位居第三,比重為3.69%,其次依序為電子競技業、運動保健業、運動經紀、管理顧問或行政管理業。另外,106年運動產業總收入占全體產業總收入比重為2.36%,創下歷年新高。 

在廠商家數方面,106年整體運動產業廠商家數為24,701家,十二大類別中,占總家數比重最高的為運動用品或器材製造、批發及零售業,約為74.30%,運動場館或設施營建業則以8.81%排名第二,運動博弈業位居第三,比重為4.88%,其次依序為運動休閒教育服務業、運動保健業、電子競技業。另外,106年運動產業廠商家數占全體產業廠商家數比重為1.76%,創下自100年來的新高。 

在就業人數方面,106年整體運動產業就業人數為171,225人,十二大類別中,占總就業人數比重最高的為運動用品或器材製造、批發及零售業的66.77%,運動場館或設施營建業以比重15.13%位居第二,電子競技業以4.44%居第三,其次依序為運動保建業、運動經紀、管理顧問或行政管理業、運動博弈業。另外,106年運動產業就業人數占全體產業就業人數比重為2.20%,創下95年以來新高紀錄。 

二、運動產業性別分析 

從運動產業的就業人數來看,106就業人數17.1萬人,其中男性就業人數為8.6萬人,女性8.5萬人,分別占50.4%及49.6%,男女性別比重相當,與所有行業就業人數的5:4性別比重有所差異。而受僱人數女性明顯高於男性的主要行業有醫療保健業(86)、運動場館(9312)、運動用品、器材批發業(4582)及運動及休閒教育服務業(8593)。 

若依廠商雇主的性別來看,106年運動產業廠商男性雇主有14,848家,成長4.7%,占24,701家廠商的60.8%;女性雇主有9,434家,成長4.0%,占廠商的38.2%;其他公司型態則有418家。在運動產業的男性企業雇主中,106年以運動用品、器材零售業(4762)的2,403家最多,其次是運動用品、器材批發業(4582)的1,895家,第三則是其他零售攤販(4869)的1,454家。女性企業雇主中,106年家數前兩大行業為紡織品、服裝及鞋類之零售攤販(4862)的1,816家及其他零售攤販(4869)的1,579家。 

三、國際運動產業分析 

綜合比較國際上就運動產業發展較具代表性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的運動產業政策及運動產業統計等相關資料,分析歸納國際運動產業的發展方向與重要趨勢。 

(一)國際運動產業政策 

美國是全球最具代表的運動大國,但政府部門並未設置負責全國運動事務的特定主管機構,運動產業由民間商業活動主導。英國運動產業政策重點在於資金援助,包括成立專責機構協調辦理運動商業事務、提供稅務優惠、引入商業資金,以及籌措其他財源。中國大陸官方積極主導運動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為新型態運動消費、跨業結合升級版運動產業,以及開發運動服務業潛能。日本運動產業政策目標為擴大市場規模,作法包括提高運動產業本身及運動關聯產業(如健康美容、醫療用品、保健產品)的價值,以及推廣運動觀光促進地方經濟。韓國運動產業政策以發展職業運動、運動用品及服務為核心,最終與觀光、醫療、工程、資訊通信等產業結合,以形成「綜合性運動產業」為願景。 

(二)國際運動產業統計作法比較 

各國對於運動產業的統計作法,由於國際上對於運動產業的定義分類及納入分項尚未形成一致標準,近年來估算方式持續調整摸索中。其中,以「運動產業衛星帳」的方式較具系統性,英國已行之有年並定期(每兩年一次)公布數據,日本於2018年委外研究運動產業經濟規模推估計畫,亦參照英國運動產業衛星帳的作法,試編日本版的運動產業衛星帳。中國大陸訂有《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明確區分運動產業分項類別,並於2019年修訂版中進一步強化分類體系,使其涵蓋項目更完整並符合現狀。而我國與韓國也正嘗試由本國的標準產業分類中篩選出與運動產業相關的各分類項目,由此推估試算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希望能更精準了解本國運動產業的產值規模及發展狀況。 

(三)國際運動產業產值比較 

綜合商業資料庫及各國統計數據推估,由於資料更新速度不一,無法進行同一年度的比較,年度區間介於2014年至2018年,提供大致參考比較。2018年全球運動產值占全球GDP比重約1.6%;各國部分,2018年美國運動產值5,39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額比重約2.8%;英國2016年運動產業附加價值毛額(GVA)約373億英鎊(約504億美元),占國內整體GVA比重2.1%;中國大陸2018年運動產值達2.4兆人民幣(約3,625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額比重2.7%;日本推估2014年GVA為6.7兆日圓(約633億美元),占國內整體GVA比重1.4%;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統計,2018年運動產值53兆韓元(約45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額比重約3.0%。